2023年铜仁市组织工作盘点·人才工作 | 以高质量人才工作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24 15:27:55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2023年,铜仁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对铜仁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求贤若渴之心引才聚才,以夯基垒台之举育才强才,以筑巢引凤之策爱才留才,不断优化社会环境、制度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着力打造人才体制机制优、人才平台载体优、人才作用发挥优、人才发展环境优和人才队伍结构优的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为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招才引智
  蓄足人才源头活水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铜仁市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全方位做好招才引智“大文章”。

用好“招才”平台,最大限度汇聚各方人才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智力支持。重点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以及全市“六大生态产业”优化引才目录和引才任务。持续实施“书记市长进校园”“千名英才·智汇铜仁”“双招双引”等引才工程,大力实施千名硕(博)士引育行动,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参加贵州省人才博览会、校招会等,2023年共招引各类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568人。持续开展千名硕(博)士引育行动,全市现有博士人数220余名、硕士2400余名,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采取上下联动争取贵州省重点人才“蓄水池”引才政策,纵深挖掘岗位需求,为中伟、重力、贵福菌业、松桃德康农牧等企业争取6名重点人才岗位“入池”,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图片

2023年铜仁市“双招双引”暨“千名英才·智汇铜仁”引才推介会。

招引人才,渠道是关键。修订《铜仁市招才引智实施办法》,对招才引智对象、资金拨付方式和程序等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和人才团队;制定《铜仁市“候鸟型”人才工作站建设实施细则》,采取政府引导、单位共建、人才参与、市场运作模式,依托高等院校、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等载体,进一步完善了柔性引才保障机制。碧江区探索“借才借智”“揭榜挂帅”等柔性引才模式,指导辖区企业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技术帮扶平台,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1名。江口县引进人才成立“阳琰博士帮扶工作站”“贵阳市口腔医院博士工作站”,依托工作站柔性引才,积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推进医院学科建设。

创新实施“英才聚‘铜’·‘仁’才回引”计划,拿出144个岗位回引人才,打通铜仁籍优秀人才回乡工作渠道。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鼓励支持全市企事业单位领导和专家人才多渠道“牵线搭桥”,当好引才“伯乐”,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链式效应,不断做大人才“朋友圈”。


图片

铜仁市引进医疗领域领军人才姚毅。

在引进急需紧缺和重点人才方面,用好市级人才“编制池”,用于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出台《铜仁市急需紧缺人才认定办法》,发布铜仁市首批急需紧缺专业目录,形成人才“需求清单”,覆盖全市14个产业及行业领域,涉及120余个岗位,需求464人,为全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提供“定向导航”。紧盯重点产业发展,依托项目吸引聚集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发布梵天菌业菌种资源研发与利用项目、果酒研发项目等21个“揭榜挂帅”项目。深入推进百千万人才引进工作,引进创业人才60人,医院领域引进3名领军人才和4名优秀青年人才。

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近60万人,共有国家级人才33人、省级人才500余人、国家级人才平台18个、省级人才平台近200个,全市人才数量、质量不断提升。



育用结合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铜仁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更务实的举措,更坚定的决心,更饱满的热情,不断创造更好条件培育人才、增强本领,激发人才创新发展活力,为人才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图片

贵州省“甲秀之光”研修计划铜仁市研修人员在清华大学开展实验工作。

持续向用人单位“授权”,为人才“松绑”,充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拓展“授权松绑”事项至37项,赋予用人单位更多更大自主权,赋予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在向用人单位授权事项中,结合市委市政府印发《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要求,通过“校企联盟”工作,铜仁学院和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拿出事业编制与中伟共同引进人才,实行编制落户铜仁学院,日常工作和科学研究在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探索开展高层次人才引才育才试点。


各区(县)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增强人才能力本领方面成效明显。万山区制定《铜仁市万山区关于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提升专业资质能力的实施办法》,鼓励人才自主提升专业资质能力。德江县充分发挥新媒体人才基地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思南县大力开展“蓄水池”人才培养工程,推动全县干部人才队伍整体优化升级。石阡县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设以创新创业为引领的校企联盟基地。印江中学探索建立“双向双优培养”机制,挂牌成立省市县三级名师工作室6个,培养7名党员获得“黔灵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称号。


图片

2023年11月17日,贵州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康复技术赛项(中职组团体赛)在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顺利闭幕,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参赛队获一等奖。


抢抓东西部协作和“组团式”帮扶重大机遇,聚焦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组团式”帮扶教育医疗人才的服务和管理。以松桃县、沿河县为重点,将“组团式”帮扶工作在全省率先全面铺开。松桃县中等职业学校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和“组团式”帮扶政策红利,构建“政行校企”四方协同的协作新模式,建成“校中厂、厂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沿河县探索“五式”工作法,推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取得实效。玉屏县抢抓东西部协作契机,争取40万元项目资金,建成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聚焦新型功能材料首位产业,成功申报2023年省委联系专家2人,成为贵州省在该领域中唯一拥有省委联系专家的市(州)。结合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碧江高新区、铜仁学院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联合共建铜仁锰系新型材料重点实验室,为铜仁工业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创新制定《铜仁市支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人才保障若干措施(试行)》,鼓励企业开展“人才种子”培养计划,实施人才奖补政策,为全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在中南大学举办铜仁市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着力提升人才专业素养,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片

"组团式”帮扶专家霍志成正在松桃自治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指导医护人员查房。

围绕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为人才“蓄能充电”。借助省级人才平台,2023年选派2个团组7人(其中1个团组4人赴清华大学研修,成为全省唯一选派赴清华大学研修的市<州>)、个体9人共计16人参加“甲秀之光”研修计划。从基层一线选派第二批“梵净之光”访问学者50名,到市直相关单位和人才基地开展研修。2023年成功推荐申报16名创新人才入选贵州省第七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人才。



用心用情
  构建良好人才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铜仁市坚持在“优”上做文章、在“细”上下功夫,精准聚焦人才所需、所盼、所急,积极构建全方位、精细化人才服务体系,全力打造近悦远来良好人才生态。

不断优化政策体系。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铜仁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印发《关于人才助推万山区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对万山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专项支持;全面优化整合铜仁市人才计划,提出“铜仁市骨干人才支持计划”,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人才政策体系。用好“1234”人才生态分析研判工作法,结合人才工作专题调查问卷、听取各行各业专家人才意见建议等方式评价人才满意度,并首次开展人才生态分析研判,将人才意见建议转化为优化人才措施、提升管理服务实效,让更多英才选择铜仁、落户铜仁、贡献铜仁。


图片

工作人员正在为体检结束的专家人才送上市委市政府精心定制的“专属大礼包”。

良禽择秀木而栖,以最优质的服务集聚人才。对专家人才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认真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定期不定期与专家人才进行交流,全力解决专家人才生活工作问题,市委领导在春节、“人才日”等重要节日开展走访慰问,把关心关怀传递到专家人才心坎上。制定《专家重要事项报告、走访慰问、定期体检、休假疗养制度》,进一步做好专家人才服务保障工作。

持续开展贵州省“人才日”铜仁市系列活动,召开2023年“人才日”新闻发布会,为在铜创业就业的各类人才送上铜仁“人才日”专属大礼包1000套,在“人才日”活动期间开展市委书记、市长致全市广大人才朋友的一封信等20项活动,全方位展示铜仁人才良好发展环境。完善“人才之家”、人才服务专员、“96567”人才服务热线等服务载体,开展各行各业服务人才大比拼活动,推动人才政策举措个性化、多样化、市场化。近三年来每年保障市级人才专项资金2000万元以上,及时兑现“铜仁杰出人才奖”、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市管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基地、新申报科研创新平台等津补贴共计4000余万元。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铜干事创业,铜仁市不断优化人才居住环境,印发《关于做好人才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以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实物保障为主和租(购)房货币补贴为辅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人才住房制度,为高端人才、青年人才提供温馨的生活港湾。


图片

全市乡土人才工作会议暨农业农村乡土人才颁证仪式。

创新“土专家”“田秀才”评价机制,制定农业农村、创业能手和能工巧匠乡土人才等评价办法,形成“1+6”乡土人才评价机制,目前共认定全市“1+6”乡土人才189名,成为全国少有、全省唯一开展此项工作的市(州)。评选发放第四批市级“优才卡”60人,既有国家级、省级人才,也有市内重点人才;既有全日制博士学历人才、也有专业一线技能人才;既有正高职称人才、也有田间地头乡土人才;彻底破除传统“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奖项、唯资历、唯身份”的标准。《贵州铜仁:创新“三模式” 助推产学研深度融合》获评2023年全国人才工作优秀创新案例。


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近年来,我们正在源源不断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中来,吸引各路专家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在新征程上,我们将以更加积极的政策、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有力的举措聚天下英才、汇发展动力,为奋力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