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红色印记 | 红军在客田休整

发布时间:2021-06-26 20:55:13 来源:沿河县融媒体中心

图片
栏目语
图片
1934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原红二军团缩编)挺进沿河,与各族人民团结战斗,把沿河变成红色革命的热土,开辟了云贵高原第一块红色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云贵高原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又称“联县政府”。在开创和建设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中,许多优秀党员、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艰苦奋战,前仆后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业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缅怀英烈们的浩然正气,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光荣传统。沿河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在所属各媒体平台开设《沿河红色印记》栏目,讲述红军在沿河的革命历史故事。                    


1934年5月7日,红三军冒着大雨,从百里之外奔袭彭水,于次日攻占彭水县城,歼灭二十一军十三旅一个营,俘敌四百余人,缴枪三百余支,士气大振。由于枪多人少,又全部释放了俘虏,乃将所得枪支抛入乌江。当贺龙正准备率红三军攻取酉阳县时,夏曦认为“彭水面山背水,易攻难守,敌人打来难以应付”,于是命红三军西渡乌江,进入贵州。红三军于5月11日印发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任务和纪律》。

1934年5月14日部队进至后坪县塘坝(现属沿河),5月15日至18日,贺龙、夏曦、关向应带领红三军从后坪来到客田红溪村驻扎休整。红溪村,又名甘溪场,位于客田镇白鹤办事处红溪村干溪场,因红军在这里驻扎休整,群众为了纪念红军的功绩,故又名红溪村。当年红军来到红溪村干溪场后,由于数日的急行军,士兵十分疲惫,加之此地四周是深沟,唯有一座风雨桥通行,干溪场地势险要,退可攻进可守。贺龙军长决定在此休整部队,筹集军粮。当地群众听说是红军,是咱们穷苦人民的队伍,纷纷让出自家的房子给红军住。当年红溪村干溪场只有五间木房,老百姓主动让出给他们住,并帮助红军筹集军粮。据当地人说,红军部队在一农户家吃了腌酸菜后,留下一把煮饭用的铁铲子做纪念。红三军在干溪场休整了3天,在当地开展了打土豪的斗争,为部队准备了必要的给养。

1934年5月15至18日,红三军一部在此经过客田红溪村红军风雨桥。此桥,古建筑,建于清朝年间,民国21年进行重建,解放后一度毁坏,再一次重修。长8米,宽2米,桥的一侧有修桥石碑,古柏。红三军在干溪场休整了3天,干溪场风雨桥便是当年红军在这里休整的见证。风雨桥附近有村寨,是休闲的理想之地。红军在18日由此到务川发科场。据86岁老人张祥梦回忆,红军到干溪场时,当年他年纪小,据他父亲讲,贺龙军长带着队伍进村后,在干溪场休整,红军休整期间,开展了打富救贫运动,宣传革命真理,维修了风雨桥,在风雨桥边栽上了两棵松树,红军走后,当地村民称风雨桥为红军风雨桥。

当年红三军团从白鹤来到客田,在水红树坳途中还有一名红军战士由于水土不服,生病较重,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无法医治,途中病死,埋在客田村水红树坳。1974年,客田区革委为纪念革命烈士而修建了纪念碑。2011年1月,客田镇党委、政府决定重新修缮纪念碑,以缅怀烈士。2011年5月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基地”。张祥梦口述   王小兵整理)


稿件来源:


======

《黔东苏区永放光芒》书籍,此书由中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著 2014年8月出版。

编辑:蔡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