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逐振兴 强村富民劲更足 ——沿河自治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线观察
发布时间:2023-12-08 17:43:11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贵州东北角,滔滔乌江,奋楫扬帆,振兴逐浪。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紧紧抓住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全省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县发展机遇,以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为载体,以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任务,守底线、补短板、促振兴、创样板。不断优化指挥、政策、监测体系,筑牢防贫底线;开展业务培训、巩固成效、先进典型等行动,促进干部能力大提升;拓宽产业发展路径、拓宽就业渠道、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筑牢防贫守底线
早晨,在冬日暖阳照耀下,祐溪街道思源社区安置点大街小巷更加洁净敞亮。搬迁户罗海燕在自家农特产品“小卖部”架起手机,准备开始上午的直播工作。
2019年,从思渠镇搬迁到新家园变身“新市民”,罗海燕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网络电商培训,开启了直播带货的新职业。多年摸索,如今罗海燕不仅成了安置区小有名气的主播,还带动不少搬迁老乡参与电商经济。
“有好政策的持续支持,我们的就业就医就学都不成问题,生活也越过越红火。”罗海燕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为筑牢防贫底线,沿河先后出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防贫预警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七条规定》,健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排查预警长效机制,扎实开展“3+1”保障“回头看”专项行动,实行排查问题动态清零,实现帮扶不断档,接力加油干。
“虽然脱贫了,但帮扶和关心没有‘脱’下。”官舟镇马脑村的脱贫户秦永刚对动态防返贫监测帮扶深有感触,“为了消除我们返贫风险,帮扶的同志们经常关心我们的生活情况,遇到什么问题他们也是第一时间入户帮忙解决。”
为有效精准实现全程动态监测,跟踪后续服务,沿河不断强化帮扶力量,织密织牢防贫网。通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建立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指挥体系和三级书记抓落实的机制,驻村帮扶尽锐出战,用心用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我们采取县级领导‘联乡’、部门‘包村’、干部‘驻村’‘包户’方式,下大力气稳固脱贫基础,严格落实防贫预警监测网格化管理,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对象,做到了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进军介绍,目前,共选派1196名干部驻村帮扶,4005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与脱贫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对446个村(社区)“三类监测对象”、脱贫户帮扶联系全覆盖。
强村富民抓发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是关键。
眼下,在该县官舟镇,“村村合股联营”的线下体验超市生意火爆。羊肉干、豆腐干、茶叶等60余款来自23个乡镇(街道)的农特产品,通过“助农直播间”卖到全国各地。
“我们全镇40个村(社区)共同整合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社,利用资产入股,成立官舟‘村村合股联营’集体经济公司,组建带货直播间,发展村级联营超市,开展实体经济新业态。”官舟“村村合股联营”集体经济公司负责人陈勇刚介绍,预计今年“村村合股联营”模式带动销售额将突破100万元。
抱团聚力、联营共享的“村村合股联营”模式,为沿河各村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一条好路子,也为强村富民打下坚实基础。
走进甘溪镇,每个养殖场都安装有监控和监测设备,随时能从大屏幕和手机移动端远程查看肉牛的情况和相关数据,实现智慧化数字化养牛。
另一头,割草、搬运、加工……各个牧草产业基地、牧草加工厂,里里外外农户们忙个不停。
“为扩大群众增收渠道,去年,甘溪镇提出‘养牛致富’目标,多方筹措资金,通过‘村村股份联营’,由镇集体经济公司统筹运营,带领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代养散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肉牛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甘溪镇肉牛养殖专班班长何天树介绍,产业的经营收入,扣除租赁养殖场、购牛成本、饲草饲料、防疫防治、水电路网、工人工资等成本,再按照投入比例进行利润分配。
近年来,沿河大力发展生态肉牛养殖,实施肉牛全产业链“西南牛城”建设项目,为山乡添“牛劲儿”,让脱贫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有“犇”头。目前,该县共有肉牛养殖企业27家,合作社195家,家庭农场323家,有牧草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牧草2.85万吨。肉牛产业综合产值5.78亿元。
脱贫产业提档升级,鼓起乡亲们的“钱袋子”。近年来,沿河发挥相对优势,围绕农业产业“一主两辅”,大力发展生态果蔬、生态茶、生态畜牧等特色产业,同时用活财政衔接资金,盘活闲置资产,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完善联农带农的长效增收机制。今年,沿河培育补助家庭农场300家900万元,农业总产值达70.75亿元,带动脱贫户16800多户74800多人稳定增收。
与此同时,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让群众得到实惠。2023年争取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5665万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干部人才培训等项目19个,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争取到位社会捐赠资金340.1232万元,社会组织捐物折款742.17381万元。
和美乡村促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仅要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眼下,黔东大地上,全民参与的和美乡村建设的新气象不断更新。
走进沙子街道南庄村,白墙黛瓦,院落整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门前,丰收图景、农耕文化、文明礼仪、孝道传承……一面面色彩艳丽、主题鲜明的文化墙映入眼帘。
为提升乡村内在气质和治理效能,南庄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网格责任区,建立日常监管和常态保洁机制,形成“网格责任区集体打扫+农户门前三包”的人居环境整治管理模式,在全村范围内开展村容环境整治,提升人居环境。不仅如此,南庄村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平台,组织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政策宣传小喇叭、移风易俗进万家等文明风尚活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融入群众日常。
一股新风正吹遍南庄十里八乡,将南庄村“全国文明村镇”“金招牌”越擦越亮。
在谯家镇长征村,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依托集体经济公司加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后续管护,全面盘活集体资产、利用群众闲置房屋打造红色民宿、开办长征为民超市及红色餐馆,积极弘扬红色文化。
在甘溪镇沙坝村,“最美家庭”“最美儿媳”“最美婆婆”,使“最美”成为全村广泛认同的价值取向,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一个乡村,让家教家风滋润每一个家庭,让乡村文脉传承到下一代。
……
环境好起来,乌江绿起来,乡村美起来,生活富起来,让乡村振兴既有“面子”又有了“里子”。
近年来,沿河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建设为着力点,扎实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效能提升,推动乡村“塑形铸魂”工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同时,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采取包保“文明责任区”“小网格”撬动“大治理”等多项举措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解锁文明城乡生活的“幸福密码”。
乡村增“颜值”,生活提品质。今年以来,沿河实施农村厕所革命4100户,农村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全覆盖,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建成“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示范试点100余个,建成县、乡、村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470个,并通过举办李花节、采李节、桃李欢喜采摘节、稻香节、柚子飘香采摘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为乡村振兴赋能,为美丽村庄添彩。
文章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