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30万年的贵州丨古人类工具的特殊用法……

发布时间:2024-03-14 09:25:36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洞天岁月 星光闪耀——史前时期

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可以分为早、中、晚期。目前,贵州属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有盘县大洞遗址、黔西观音洞遗址,后者根据石器工业而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中期,石器技术传统承袭观音洞文化并有所进步,后段还出现了利用扁平砾石获取零台面石片的新技术——锐棱砸击法,以兴义猫猫洞遗址为代表。晚期文化呈现复杂与多样的特点,磨制技术出现。

古今器具对比

古人类根据工具类型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类型的石器原料(简称石料)。制作刃类工具时,挑选易塑形和易形成锋利边缘的石料,即脆性较大、质地均匀各向同性,以及能够产生贝壳状破裂面的石料,如燧石、水晶等。敲击类工具,挑选具有耐用性,以及在不断的敲击过程中保持功能区形状能力的石料,如砾石、块状花岗岩等。

剥片是打制石器基本的方法。当石料受到的打击超过其所能够承受的力量时,石料就会沿着受打击的边缘裂开,剥下石片。剥片技术包括锤击法、砸击法和碰砧法,以锤击法为主。

锤击法

采用条状或椭圆形的砾石,直接敲击石核剥取石片,因此被称为石锤直接打击技术,或简称锤击法。

砸击法

需处理难于控制剥片形状的石料,或体积过小而不便直接手握的石料时,可将石核的一端垂直放在石砧之上,然后用石锤垂直砸击另一端以打下石片来。这种方法被称为砸击法。

碰砧法

又称摔砸法。将选做石料的石块,向另一比较大的石块即石砧上碰击,剥落下来的石片,用以加工作为工具。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开馆时间:2月3日起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正常开放,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贵州省博物馆1、2、3楼3个展厅

门票:免费(微信搜索“贵州省博物馆”公众号预约入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