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耀乌江 | 后坪乡:红三军入黔第一乡

发布时间:2024-04-05 18:56:14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1934年5月10日,红三军在贺龙、夏曦、关向应的率领下,从彭水县城突破乌江进入贵州沿河。1934年7月21日至22日,在谯家镇土地湾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苏维埃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便决定以土地湾为中心,创立黔东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高原上,领导广大劳苦大众建立的第—个红色政权。从那时起,红军精神就在乌江两岸、黔东大地上,激励着革命老区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力拼搏,砥砺前行。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沿河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史研究室与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专栏“红色印记耀乌江”,讲述沿河红色故事,以纪念黔东革命根据地创立90周年和革命先烈,敬请收看!


  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沿河融媒体中心主持人罗园园。今天我们推出第一期“红色印记耀乌江”,讲述《红三军入黔第一乡》的故事。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红军桥”。讲到“红军桥”,大家一定想知道红军当年是从这座桥上经过的故事吧。


  后坪乡,地处黔渝边陲,曾是一条川黔茶盐古道上的重镇。1914年设后坪县,县府址在后坪场上。1934年5月,贺龙率领红三军从重庆市彭水县进入后坪乡,后坪乡于是被称为“红三军入黔第一乡”。


  1934年5月10日,红三军在贺龙、夏曦、关向应的率领下,从彭水县城突破乌江进入贵州。红军到舟子坨河时,村民冉启顺用竹筏帮助红军渡过了河。过河后,红三军兵分两路,一路于14日进入原塘坝乡金竹山,占领后坪县,经客田到蕉坝(今属务川县)麻青;另一路由右石板路经坪上到田坝进入后坪茨坝。15日傍晚,红三军由茨坝村到后坪乡双坪村,途中从“黑滩子”过河。


  黑滩子沟壑上有一座桥,就是我现在所处的“红军桥”。说起这座桥,大有来历呢。1880年,当地人在黑滩子河上建了一座风雨桥,取名“黑滩子桥”。桥宽4米,长12米,桥离沟底20多米高,桥由几根木柱搭跨,上建屋架,屋架上盖瓦片。桥建好后成为人们过往歇脚的场所。1934年红军从桥上路过后,当地人就将此桥更名为“红军桥”。


  一天,红军在青塘园消灭了长期祸害百姓的原后坪县国民党二区区长杨和鸣和地主杨和顺、杨玉珊,没收了他们的财产,并由100多名红军战士带骡子10多匹从麻青寨10里远返回。在黄家坝和周家坨等地遭遇了当地恶匪向古二匪部的堵截,由于敌众我寡,部队被打散,有几个掉队伤员被当时驻扎在猴窝子洞的恶匪抓住,有的被丢下了悬崖,有的被丢进了坑,没有牺牲的红军战士经过千辛万苦才找到主力归队。


  从此以后,红军路过“黑滩子桥”的故事在后坪广泛传诵。随着时间流逝,“红军桥”在上世纪90年代倒塌。1999年4月,后坪乡党委、政府将红军桥建成了钢筋混凝土桥,往来人更多。人们路过桥上,自然想起红军故事,为纪念革命先烈,人们向崖下投草祭红军,并逐渐形成习俗。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