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铜仁】夯实基础示范带动 民族团结人心归一

发布时间:2024-05-08 20:20:10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夯实基础示范带动

民族团结人心归一

——铜仁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综述

图片


14个地方和单位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78个地方和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个集体、6名个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试点打造23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研究基地、培训基地……

图片


近年来,铜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统领,扎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1月,铜仁市再度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高位推动夯基础
铜仁市始终把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作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工作落实。

图片


铜仁市着力强化理论武装,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会议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及时跟进学习,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结合主题教育,在全面学、专题学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反复学习、持续重温,全面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铜仁落地生根。
在强化组织领导方面,铜仁市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民族工作议事规则,严格落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职责。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民族工作责任制,全市上下一盘棋抓创建,推动创建工作落地落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政绩考核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全域创建质量。
与此同时,铜仁市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写入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各级各部门工作要点,强化督办落实,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创建工作。积极主动汇报争取,省委、省政府同意铜仁市享受民族地区的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科技等支持待遇。召开第二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部署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表彰50个模范集体和100名模范个人,进一步凝聚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共识。印发《中共铜仁市委 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铜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铜仁市委 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重点任务,奋力开创铜仁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文化浸润固根本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各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铜仁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图片


铜仁市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资源,强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丰富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铜仁片区,打造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黔东革命委员会旧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会师纪念地、石阡县困牛山战斗遗址三个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探索基地。充分发挥市内高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等基地,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8次。
为增强文化认同,铜仁市举办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论坛,扎实开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宣传教育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试点示范学校思南第一小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和德育实践活动,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主题活动、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等,建设民族文化主题墙、文化长廊,将花灯戏引入课间。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积极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实施“职业技能+普通话”能力培训,不断加强各民族间语言交流,增进各民族情感交融、文化交流。
同时,铜仁市深入挖掘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大型音乐剧《平萧玉笛》、舞台剧《困牛山红军壮举》、民族文化丛书《乌江船工号子》、大型音乐剧《情姐下河洗衣裳》、土家风情山歌剧《这山就比那山高》、民族声乐《妹妹是水哥是山》等一批文化精品,培育石阡说春、松桃苗绣、思南花灯和喜文化等一批非遗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人,积极开展龙舟大赛、滚龙、炸龙、舞龙等文艺活动,不断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看万山红遍》等影视作品入选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剧目。万山汞矿遗址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图片


生态引领助发展
铜仁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坚持扬长避短,力求特色取胜,明确了以生态文明引领铜仁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坚定不移树牢绿色理念、加强绿色保护、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绿色惠民,大力推进新型功能材料、大数据、现代能源、生态食品饮品药品、林业、文化旅游六大生态主导产业发展,让各族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高品质生活。
铜仁市出台了《中共铜仁市委 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意见》,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深入实施梵净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沅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乌江干流水土保持治理3大标志性工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全市国考和省考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以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如何更好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绿色产品制造和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是关键。铜仁市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积极争取省级出台《关于支持铜仁市打造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若干政策措施》,及时召开市委全会系统部署、出台配套支持措施,举全市之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深化“应用驱动·融创发展”场景大数据铜仁实践,成功发布《场景大数据白皮书4.0》,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梵净山珍·健康养生”产品建设,9个公用品牌被列入第一批贵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扎实推动梵净山与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马拉松赛道、朱砂古镇、石阡温泉等旅游资源联动发展,在体旅、康旅、文旅、农旅、工旅协同中促进民族地区均衡发展。

图片


铜仁市全力推进绿色惠民,创新设立贵州首个“生态账户”——“梵净生态账户”,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切实让各族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大力实施“强村富民”三年行动,聚焦强基层组织、强集体经济,富群众口袋、富群众脑袋“双强双富”目标,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建设,扎实整治房子乱修、厕所乱建、污水乱排、垃圾乱倒“四乱”,树立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正气清风“三风”,民族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双提升。
拓宽渠道促“三交”
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持续发力,铜仁市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各方面全面嵌入。

图片


铜仁市加强政策引导,顺应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趋势,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积极鼓励本地区和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就业创业,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生活。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88%,较上年增加0.55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一。
在加强公共服务方面,铜仁市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在子女教育、养老医疗、户口迁入、职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给予合理保障,确保流动人口在铜仁居安、业安、身安、心安。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医院、养老院、广场、公园等公共服务,建立安置点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让从边远地区跨区县搬迁到铜仁主城区的12.55万贫困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以“新市民·大舞台”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节庆活动,推动各民族文化登台亮相,促进各民族的情感联系、文化共融、心灵共鸣。
聚焦载体建设,铜仁市大力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开展2023年“青春遇见贵州·感受多彩魅力”“全国高校学子相约研游万山”“红石榴伙伴夏令营”等活动,开展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志愿服务交流活动,搭建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促进各族青少年深度互嵌式交往。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在交通廊道、景点建设、导游解说、氛围营造方面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通过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图片


此外,铜仁市还在加强边区协作方面下足了功夫。
据了解,铜仁市加强与武陵山区毗邻市(州)合作,强化党政领导互访,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市县两级与怀化、湘西、秀山等地深度联动,推动边区协同发展。携手湘鄂渝,建立区域协作协同机制,建成渝怀铁路复线、铜怀高速等项目,打造张家界、凤凰、梵净山等跨省旅游路线,促进区域共赢互惠发展,共享、共建、共管模式逐步形成,成为武陵山区合作共赢、抱团发展的成功范例。
法治护航谋实效
铜仁市把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建立民族政策法规动态评估和清理制度,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图片


铜仁市全面加强法治宣传,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以法治铜仁、平安铜仁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依托“国家宪法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法典宣传月”等活动载体,用好线上线下宣传渠道,深入开展“法律十进”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围绕依法治理民族事务,铜仁市全面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一法两规定”及相关配套法规、政策贯彻执行,细化落实上级部门相关的民族政策法规,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总体规划。出台《铜仁市地方立法条例》《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11部地方性法规,将民族事务纳入法治轨道,确保各族群众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图片


为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铜仁市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为抓手,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记者了解到,铜仁市接下来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系列决策部署,完善措施、健全机制,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持续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