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生之基 践行为民宗旨——铜仁市就业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5-08 20:19:23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近日,走进思南县大坝场镇迎丰村肉牛养殖场,标准化的牛舍错落有致,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以前我在老家那边养了四五年的牛,也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后来迎丰村养牛场建起来了,我就来这边帮他们搞管理。目前,我们这里面有长期的工人3个,在种牧草割牧草的时候还会请人帮忙,给当地村民也带来了一定收入。”迎丰村肉牛养殖场管理人员朱国有说道。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兴则百姓富。

近年来,思南县大坝场镇迎丰村在市县人社等部门的牵头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鼓励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进村,引进了温氏养殖场、兴隆建材涂料厂、集达鞋厂、茶叶加工厂、花椒加工厂等一批企业,带动当地及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近年来,铜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就业促增收系列安排部署,按照全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1+4”文件和“六六就业稳岗计划”工作要求,始终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把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稳住“最大的民生”,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971人,增长5.2%;脱贫人口外出务工42.72万人;易地搬迁有劳动力家庭就业14.46万人……





打好促进就业基本盘“组合拳”


工人加班、机器轰鸣……“五一”前夕,碧江高新区内的际华制鞋工业有限公司铜仁分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的转动声不绝于耳,一排排缝纫机飞快地运转着,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裁布料、缝饰品、剪线头……

数百名工人齐心出力,干劲“满格”的生动图景跃然于目。“公司当前的订单是从2023年8月份开始生产的,共计60万套训练服。预计今年我们公司的产值将实现2.4亿元。”际华制鞋工业有限公司铜仁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尤燕说。

据了解,际华制鞋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66年,是中央在黔的大型服装及鞋靴生产制造企业。铜仁分公司于2022年10月份成立,该公司作为碧江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承担军需服装生产任务项目,截至今年3月初,已建有3条智能吊挂生产线、1条固定生产线、2条培训线,共投入设备734套,能够支撑作训类服装年生产能力达65万套以上。该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为当地增加税收200万元以上,解决当地就业500余人,能够有效促进当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

图片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而解决就业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既需要就业者与用人单位供需两端的努力,也需要有关部门在服务端多动些脑筋。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实施“归雁”创业就业行动,建立市、县两级创业指导专家库,常态化开展创业指导下基层服务活动,为创业创新项目“把脉问诊”,成功引导3191名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同时还开展“创”出新天地、“贷”动大就业行动,积极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及场租补贴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扶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等创业,带动就业。我市还积极强化数据赋能,拓展人社业务网上办、掌上办范围,全面推行创业担保贷款电子化审批,在居民服务一卡通平台增加“创贷申请”服务功能,通过“指尖办”“掌上办”,将放贷时限由原来的15天缩短到最快1天,提速93%。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各类创业补贴365人次198.4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8户9120万元,带动就业1049人。

今年以来,我市还积极整合金融机构、邮政、通讯机构等资源,推进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标准化、规范化零工市场17个、零工驿站23个,实现零工市场县级全覆盖;全市乡镇(街道)建立就业公共服务机构181个,657个村(社区)配备劳动保障人员。

图片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我市以“村招”统揽线上线下各类就业招聘活动,从大年初六开始,相继在区县举办“村招”现场招聘活动,并依托直播带岗平台同步进行远程面对面招聘,为劳动者靶向推送岗位信息,促进招聘求职精准匹配。截至目前,铜仁市组织3792家市内外企业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71场,提供岗位16万余个。在乡镇、村组建劳务公司152家,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7429人次。

就业服务不断优化,服务功能持续深化。

今年以来,我市还以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和各区(县)开发区企业为重点,开展了人社局长、就业局长进企业服务活动,重点掌握了188家企业用工细节,集中解决了一批企业用工保障、技能提升培训、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企业生产走好走稳。同时还建立了直播带岗每周六常态化推行机制,邀请市内重点企业在线招工,常态化开展直播带岗、人才夜市、易地搬迁巡回招聘等各类线上线下招聘就业活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不打烊”,为劳动者靶向推送岗位信息,提供“就在身边”的招聘服务,促进招聘求职精准匹配。另外,在“铜仁就业”微信公众号,铜仁市人社部门还设置了市内重点企业岗位信息发布专区,组织返乡务工人员到辖区内企业实地观摩36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1340人。


织密劳务协作

稳定外出务工“一张网”


“之前我接触过焊工,通过培训又学到了更多知识,取得了合格证书,培训学校还帮我们安排就业岗位,免费送到公司上班,真好!”培训学员吴华军说道。

近日,在松桃苗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行焊工培训送工上岗仪式上,焊工定向培训班的50名学员结业后,多数学员推荐到当地光伏公司和汽修厂上班,其余推荐前往广东东莞就业。

图片


据了解,近年来,松桃自治县基于东西部协作机制和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主阵地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对口帮扶城市整合劳务资源,积极推动“订单式”培训及“定向式”输出工作,先后与浙江、广东、福建等地企业对接,打通劳务培训输出通道,为劳动力省外务工就业提供精准优质高效服务。

松桃自治县根据广东省东莞市及东部周边城市用工需求,采取“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方式,以需求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把技能培训项目“搬”到受训人员相对集中的乡镇、社区和村寨进行;认真组织培训机构及相关单位到乡镇、村寨送训上门,确保培训到“家”,让培训对象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技能,端上“技术饭碗”;集中组织“定向输出”,实现就业无缝对接,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松桃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期300余人次,培训内容覆盖电工、焊工、南粤家政、育婴员、电商、养老护理等方面,培训稳定就业率100%。

劳务协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质量做好劳务协作是我省推动乡村振兴和助推群众持续性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高质量做好劳务协作至关重要。

图片


近年来,我市通过制定出台了《铜仁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十条措施》和《关于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千方百计稳岗位、拓渠道、提技能、优服务、强保障,全力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

今年以来,我市依托驻外劳务协作站,加强与东部城市劳务对接,千方百计扩大“朋友圈”,做大“岗位池”。我市主动联系对接邀请宜昌、苏州等中东部地区8个城市人社部门,组织当地109家企业带着2.1万个优质岗位组团来铜参加“村招”活动。今年春节期间,我市还组织有关区县与福建省有关县份签订了劳务合作框架协议,与浙江温州市有关县市建立“区域劳务协作联盟”,“组团式”签订了稳岗劳务协议;贵州智能工程技师学院(德江)与5家东莞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同时还先后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定岗培训2281人次。

今年以来,我市还通过包专车、包专列(专厢)等方式开展“点对点”“一站式”有组织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返岗复工。截至今年3月底,返乡人员中已返岗30.9万人,返岗率98.18%,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达到70%以上。


突出重点群体

用好分类施策“工具箱”


就业是“国之大计”,亦是民生之本。“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摆在突出位置。”

4月28日,在铜仁学院明德湖广场,第十二届贵州人才博览会高校毕业生省地联聘引才行动(铜仁专场)正式拉开帷幕。作为贵州省“人才日”铜仁市系列活动的重头戏,此次人才博览会不仅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片


本届人博会以“广聚天下英才·汇聚黔进动能”为主题,旨在通过搭建高效便捷的引才平台,吸引和集聚一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为铜仁六大主导产业及重点行业领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为做好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活动前一日,市人社局在铜仁学院开展“职引黔程 点亮未来”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在此活动上,就业指导专家针对当前就业市场的形势,为毕业生提供了深入的就业指导。

活动现场,我市组织开展了2024年贵州省“人才日”铜仁市系列活动暨第十二届贵州人才博览会高校毕业生省地联聘引才活动,现场发布《铜仁市2024年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同步开展贵州省人博会铜仁专场现场引才。此次现场引才共设置展位140余个,211家企事业单位发布岗位3321个。其中,事业单位岗位414个,企业岗位2927个;“六大主导产业”领域岗位1418个,高质量教育岗位1022个,医疗卫生岗位220个,其他领域岗位657个。据统计,各引才单位现场接收简历3628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236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96人。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图片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收集市内重点企业岗位需求,邀请市内重点企业参加第十二届贵州人才博览会、赴知名高校专项引才、“千名英才·智汇铜仁”等活动,持续完善铜仁重点领域(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地图,定期更新全市重点产业及领域人才需求情况,实现人才分布、产业人才需求数据化,帮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实现精准对接、精准匹配、精准引进。同时积极向省人社厅及有关部门对接汇报,争取适当降低重点人才“蓄水池”的入池条件及标准,从“高、精、尖”人才,适当调整为重点企业的急需急缺人才,投入真情实意,拿出真策实招,搭建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舞台”,更好地精准引进人才。据统计,“十四五”以来全市共招引各类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5312名。此外,我市还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深入实施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和青年就业见习计划,为毕业生普遍提供“1311”暖心服务(即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职业培训机会、1次就业见习机会),助力毕业生就业创业,建设了市内高等院校职业指导服务站。

促就业,供需精准匹配尤为重要。

今年以来,我市还围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和特色农业,建成大龙新型功能材料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印江梵净山红茶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其中,大龙新型功能材料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投资1000万元,目前已开设9类工种20项培训科目,可以满足每年培训、评价、竞赛、研学等10万余人的任务。同时,我市正在启动思南县综合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计划今年7月投入运营,而此前我市已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此外我市还根据农业生产用工、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等重点群体需求,精准开发培训项目。今年以来,我市共组织“土专家”“田秀才”到田间地头围绕春耕生产和春茶采摘等开展技能培训2116人;开展电工、焊工、叉车司机等培训4776人次,创建大龙新材料工匠等省级劳务品牌9个。

最是关切暖人心。

图片


今年以来,我市还抓好三类人群就业帮扶,通过建立“三类人员”(脱贫人口、易地搬迁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失业预警监测机制,通过建立一本供需台账,募集一批岗位,开展系列服务,落实一揽子政策,助力各类困难群体稳定就业,兜牢稳就业底线。截至目前,全市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搬迁劳动力就业46784人。同时还通过深入推进“强村富民”三年行动,牵头推进强村富民工坊建设,全市已创建原料加工式、订单生产式、劳务服务式、科技服务式、电商直播式、定向招工式六类强村富民工坊293个,带动就业20047人,发放务工工资1.62亿元。建立就业帮扶车间(基地)330个,吸纳劳动力就业31440人。

未来,市人社部门还将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加快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打造规范化零工市场,加快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创造挖掘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让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充分彰显人力资源价值。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