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镇联动 强村富民 | 沿河沙子街道:“牛”劲十足产业兴 “畜”势待发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4-07-17 17:14:21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牛声“哞哞”,牧歌飞扬。盛夏时节,万物并秀,在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石先村肉牛养殖基地,一座座宽敞整齐的标准化圈舍连片排列,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肉牛正在嚼食草料,养殖区的工人们操作着配料、拌料、撒料机械,忙着为牛“配餐”,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近年来,沙子街道立足资源禀赋,紧盯政策导向,抢抓发展机遇,聚焦全县“一主两辅”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养殖业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力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带领群众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养殖之路,促进农户增收致富,为“强村富民”注入强大动力。

整合资金 盘活资源 “沉睡地”变“聚宝盆”

  据了解,该肉牛养殖基地所在地是沙子街道石先村原生态鸡养殖场,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因受疫情影响,饲料、鸡苗成本增加,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鸡舍早已停止使用。为让闲置资产“活”起来,村集体经济“壮”起来,2023年,沙子街道紧跟发展大势,理清发展思路,大胆探索创新,整合三类集体经济资金,盘活现有资源,前后投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资金70万元、各村闲置集体资金200万元、群众参与“兴牛脱贫贷”“肉牛富民贷”等助农贷款373余万元,用于对石先村闲置鸡舍加以改造,安装水电,改建完善圈舍等配套设施以及购置引进“西门塔尔”优质牛犊,目前该养殖场存栏西门塔尔肉牛已达276头,预计年产值66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昔日的废弃鸡舍摇身一变成为如今的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图片

技术支撑 优化管理 “粗放式”变“精细化”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是肉牛养殖的关键。为持续激发群众养牛积极性,解决养殖技术和销售难题,该基地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与肉牛养殖龙头企业贵州西南牛城牧业公司合作。该公司负责提供优质牛源和技术指导,并实行订单养殖、保价回收,待肉牛统一回购后,养殖户再分期偿还贷款,有效解决了养殖户的资金、技术、销售等后顾之忧,实现产业发展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让农户真正安心养牛。

图片

  在推动精细化管理方面,街道成立肉牛发展专班,明确专人负责养殖场日常管理,细致观察肉牛的日常,包括肉牛的采食情况、排泄情况等,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和方法,做好定期消毒和夏季防暑工作,为肉牛提供一个舒适清洁的生长环境,有效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谁来干”的问题。同时,将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纳入“利益共同体”,按比例分红,优先安置本村村民在基地务工,帮助2名脱贫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惠及谁”的问题。

  “这几年县委、县政府对养殖业有政策扶持,街道也经常宣传一些生态养殖、种养结合方面的现代化畜牧养殖新思路,畜牧兽医站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时常上门开展养殖技术培训,进行防疫指导,为我们村发展肉牛养殖增添了信心底气,接下来我也会认真学习专业的养殖技术,建立精准的台账记录,对饲料进行科学配比,确保每天喂料的数量科学合理,同时带着身边的人一起养牛,携手走致富的‘牛’路子!”谈起养牛,石先村致富带头人崔碧生激动地说。

村村合作 抱团联营 “小群体”变“大规模”

  针对饲料成本较高、运输难等问题,街道强化资源要素整合,立足各村产业发展实际,打破村域限制,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鼓励产业相近村联合抱团、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联盟。今年来,在毗邻的楠木村规划打造100亩的甜高粱产业,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在石先村建设一个秸秆加工厂,用于供应肉牛发展,切实降低了饲草料购买价格和运输成本,同时促成周边脱贫群众就业53人,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和饲草产业,走出了一条草畜配套、种养循环、产销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之路。

图片

  据悉,甜高粱生长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抗旱和耐盐碱的能力,是肉牛、羊、兔等牲畜的优良饲料,甜高粱的秸秆经过粉碎机粉碎之后可以直接投喂,也可以加工成颗粒状饲料来供喂,可显著提高肉牛的增长速度和肉质的营养成分,实现降本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强村富民’三年行动,围绕全县‘一主两辅’产业总体思路,在发展壮大空心李这一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持续做优做强肉牛养殖产业,让肉牛养殖成为沙子特色产业、绿色产业、致富产业。”沙子街道党工委书记陈伟说。

  “牛”劲十足产业兴,“畜”势待发正当时。当前,沙子街道正以非凡的魄力,步履铿锵、勇毅前行,做强牛产业、唱响“新牧歌”。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