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友平:用心用情传承中医学术

发布时间:2024-08-19 23:11:27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精神抖擞、亲切随和……这是笔者见到何友平的第一印象。临近中午,诊室外还坐满了等候的病患,只见何友平身影在各个治疗室间来回穿梭,问诊、察舌、切脉、触诊,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他是患者眼中的中医大师、是学生眼中德高望重的老师,他“驰骋”医海大半生,行走各地学医技,用心用情传承中医学术。

  今年50岁的何友平是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的一名中医,针刀实战专家,政协第九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批、第四批贵州中医名医传承指导老师,铜仁市市级重点专科中医科学科带头人,铜仁市首批“三名”工作室主持人,铜仁市名中医,沿河县管专家、首批“优才卡获得者”,贵州省针灸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红外疼痛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医药协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微创技术分会理事。今年8月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

图片

  面对这么多的称谓、这么多的荣誉,何友平却淡然一笑。他说,“我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到患者痊愈。”几十年来,患者们的尊重,激励着他,用更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回馈大家。

五代行医,百年不改济世心

  1974年,何友平出生在沿河泉坝镇一个中医世家,曾祖父、爷爷、父亲均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

  闻着药香长大的他,自幼跟随祖父及父亲行医采药,悬壶济世于山间乡里。看着父辈们治病救人,目睹中医药的神奇疗效,从小耳濡目染的何友平在孩童时期就对中医药有浓厚的兴趣,并在心中种下了“悬壶济世”的种子。

  “自己十多岁的时候,村里有一家平时非常看不起自己父亲的村民生病,父亲正在地里干活,病人家属到地里让父亲去看病,态度十分强势和傲慢地丢下一句‘你到底要不要去看?’就转身离开,父亲二话不说,丢下锄头就去给病人看病。”何友平回忆说,当时自己年轻气盛,非常不理解父亲的做法,但是医师的伟大形象犹如一颗种子撒在了他的心田上。

图片

  何友平告诉笔者,以前祖辈行医是不收钱的,还经常留看病的患者在家里吃饭,虽然每年田地能收七八千斤稻谷,但一家11口人都不够吃,经常都有病人背着铺盖粮食到家里住着治病。

  1995年,何友平被贵阳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录取。求学期间,他孜孜以求,苦读医学典籍,博览医学群书,2000年毕业后分配到县人民医院,正式披上白大褂,开始了他的杏林生涯。

  他秉持祖辈传承的医德家风,数十年坚守在医疗工作一线,以仁心待人,施仁术救人,逐步形成了“何氏流派”“何氏刀法”。祖传“刨药”(主治痹证:攻-补-疏-调),曾被中央电视台4台《了不起的中医》栏目特邀拍摄。

  他曾先后到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和遵义医学院进修学习,多次带领科室中医团队前往北京、上海、重庆、河南、广西、四川、贵阳、遵义等地虚心求教,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的医学技术。

  2021年何友平的儿子何宇航顺利继承了他的“衣钵”,考上了大连医科大学。“从我记事起,都跟着父亲采药认药,我也会传承着祖辈的医学技艺,弘扬中医文化,守护人民健康,让岐黄世家的故事代代相传。”何宇航坚定地说。

大医精诚,千方百计解疾苦

  走进县人民医院中医科综合病房,一股浓浓的中药味迎面而来,沁人心脾。走廊内张贴的都是有关中医方面的科普知识,医生办公室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

图片

  说起何友平,病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我这风湿脚痛好多年了,以前在泉坝上班的时候,就去何主任父亲那里,现在离县城近,就来医院找何主任。”一名患者笑着说。

  多年来,何友平常怀仁心仁爱,既精勤不倦,又善待患者,无论身份,皆如至亲,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对于他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每一位患者都是一个新的故事。他倾听、询问、诊断、开方……每一个环节都充满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患者的关怀。

  何友平曾救治了反复腹痛腹泻5年、曾去上海多家三甲医院多次诊治均明确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黄某;治愈了曾在贵阳、重庆多家三甲医院诊断为“卵巢早衰”、从西医学角度已无生育希望的某患者;他还把中医运用于妇科不孕症的治疗让患者成功怀孕。他的医技让更多疑难杂症患者看到了希望,求医者络绎不绝。

  何友平以不懈的技术钻研赢得了同行的尊敬,更以无私的爱心奉献换来了患者的称赞。

图片

  “我这脚以前痛得都下不了楼,一直都是寻西医,效果不是很好,在何主任的小针刀治疗下,现在上下楼梯都可以,真的很神奇。”50岁的患者田某高兴地说。

  何友平介绍,中医强调因人制宜,而一人一方则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调理,比如一些内科疑难杂症、妇科不孕不育、亚健康调理等,都可以采用中医特色疗法取得良好效果。

  在中医科室的日常治疗中,何友平巧妙地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医疗技术的同时,还积极运用针刀、臭氧等微创技术,对颈肩腰腿痛病的治疗进行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在当地及周边市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到省市县主管部门的认可和肯定。

弘扬中医,学有所教传薪火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长期以来,何友平一直致力对中医药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以推动中医药文化普及和传播为己任,让中医药惠泽千家万户。

图片

  “中医传承源远流长,绵绵不断几千年,师承为其关键。”何友平说,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时代活力,没有传承中医药发展就没有根和魂;没有创新,中医药发展就没有时代活力和应用价值。

  中医经验的积累是医生在与病人一次次“打交道”中获得,这不仅需要阅读大量医学典籍,更需要数十年临床实践的长久沉淀。

  “近年来,国家着力推动中医药发展振兴,而推动中医传承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则落在了我们每一位中医传人的肩上,发掘培养更多中医人才,让中医事业更好地传承下去,必定能造福更多百姓,也有利于国家。”何友平说。

  何友平充分发挥中医适宜技术的“简、便、廉、验”特点及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率先在铜仁综合医院成立独立中医综合病房。

图片

  从医他认真执着,传承医术也格外用心。何友平在提高自身医疗水平的同时,中医传承也从早期的家族、师徒传承,发展为现在的医院职工培训,他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努力提高科室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不仅为患者提供更好医疗服务,还积极将自身经验及知识传授给年轻医师。

  目前,何友平已成功培养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

  除此之外,何友平还常态化带领团队下乡开展义诊,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坐诊、教学查房和诊疗技术指导,并对卫生院和村医进行集中培训,有效弥补基层中医人才不足,为服务基层群众健康提供了中医人才保障。

  “我还有使命,要让中医被更多人了解并享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让中医的学术精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何友平说。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