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思渠镇:肉牛养殖“畜”势勃发
发布时间:2024-11-05 10:20:48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深秋的沿河自治县思渠镇杨楠村,天高云淡,秋风撩人。苍翠连际的一道道山梁上,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黄牛和一只只毛色光亮的白山羊、黑山羊在山林地里悠然地吃着青草,村民杨海江在养殖基地有序地清扫、拌料、喂食,忙个不停。
“养牛羊好,风险低,市场价格也稳定。养黑山羊见效更快,我更倾向于发展母羊繁殖,成本低还有补助。我去年就卖了8万多元的山羊,商贩们是直接开车到羊圈门口来拉走的,方便得很。”养殖大户杨海江说。
杨海江从2021年开始发展养殖业,主要是养牛、黑山羊和白山羊,去年出售羊50只,收入8万元左右,现在存栏羊150多只。
同样,有着多年养牛经验的蒲海霞,主要养殖西门塔尔、安格斯等肉牛,已经养殖2年,去年出栏40头,纯收入20多万元。养牛的收益不错,这让她一家人对养牛致富很有信心。
全面发力,多点开花。截至目前,在养殖户杨海江、蒲海霞等人的带动下,村里陆续建起了养殖场,通过养殖肉牛和山羊,村民们在小康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有劲。目前,该村大大小小的养殖家庭农场已有10多家,存栏肉牛羊1000多头(只)。
“杨楠村田少土多,我们结合村情发展种养殖。近几年,全村发展涌现很多种植养殖大户,先富带后富,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杨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雄说。
杨楠村驻村第一书记董超表示,牛羊产业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下一步,村里将进一步做强牛羊产业,努力实现产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这是近年来思渠镇立足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积极鼓励引导群众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肉牛产业从小到大、从零散到适度规模转变,有力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2023年来,思渠镇肉牛产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建起200头以上规模肉牛养殖场1个、300头规模养殖场1个、年生产5000吨饲草加工房一座,引导群众发展100头规模养殖场4个、50头规模养殖场5个、2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18户,加之毛渡片区群众散养户,目前该园区肉牛养殖已达2000头、羊1900只以上。2023年培育家庭农场10户(464头牛、545只羊)。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打好“散养+圈养”组合拳,以“省外引牛+本地黄牛”的养殖思路,着力打造思渠乌江河谷黄牛品牌,确保养殖产品质效。思渠黄牛在本地、德江、酉阳等区县市场供不应求,肉牛产业真正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产业……一系列亮眼数据,展现了该镇肉牛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乌江之滨绘就一幅“牛气冲天”的乡村振兴喜人画卷。
夯实产业发展“硬支撑”
山泉自来水、秸秆作饲料、粪便随时清……深秋时节,走进思渠镇光荣村万亩天然草场肉牛养殖产业园,只见牛儿们“居住”在舒适明亮的大牛舍里悠闲地吃着饲料,旁边工人忙着打扫卫生。
光荣村有着畜牧养殖悠久传统,生态畜牧养殖基础条件成熟,群众养殖意愿强烈。全村目前黄牛养殖26户245头、白山羊5户286头,生态猪养殖1户50头。黄牛存栏40头以上1户、20头以上1户、10头以上8户。
该村依托万亩畜牧天然草场,以“散养+圈养”相结合的养殖思路,保障养殖产品质效。此外,大多养殖户养牛时间较长,养殖经验丰富,熟知“牛脾气”、了解“牛习性”,熟练掌握母牛繁殖、牛的防病治病等技术,可以高效推动养殖产业稳步发展。眼下,生态养殖项目风生水起。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硬核”支撑,肉牛养殖更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无论是扩容提质,促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还是转型升级,推进行业要素现代化,都需大量资金支持。思渠镇的切入点,是在统筹财政涉农资金,强化支撑保障的同时,按照“政府引导、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通过综合运用贷款贴息、财政补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支持方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中,实现“双向奔赴”。
“政府在项目立项、用地审批、贷款担保等方面支持力度很大,投资建设的产业设施,验收合格后还能给予补助。明年我计划把养殖规模扩大一些。”几位肉牛养殖大户信心满满地说。
与此同时,为破解养殖主体融资难题,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思渠镇还积极探索建立财政、金融机构协同支农机制,统筹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保费补贴等政策,大力打造支持产业发展融资顺畅的金融环境。
“肉牛和饲料都可上保险,还能凭借保单增信功能进行肉牛活体抵押,获得银行贷款。这样的好政策让我没忧虑,信心强、干劲足。”一位养牛场负责人说。
纵观思渠镇经济发展脉络,肉牛、生猪、山羊养殖一直是当地支柱产业。近年来,思渠镇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加大资金投入,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积极推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始终以肉牛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先进肉牛养殖基地,加快肉牛全产业链向纵向深推进,持续壮大肉牛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链”上发力拉动“牛”经济
牛声“哞哞”,牧歌悠扬。走进思渠镇瑞石坪村肉牛养殖园区,牛舍整洁,撒料机、清粪机、搅拌机等现代化设备配套完善,牛儿津津有味地吃草,悠然自得……
瑞石坪村位于思渠镇北部,海拔1120米, 25°以上的坡耕地占85%,森林覆盖率65%。瑞石坪村拥有高海拔的地理优势,肉牛养殖是主要产业。2023年,通过财政衔接资金打造了2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园区,带动群众200人就业。
瑞石坪村基础条件好,拥有1000亩的养殖草场和2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群众养殖积极性高,肉牛养殖散养户有19户460余头,其中散养50头以上7户,繁殖母牛229余头。
思渠镇通过反复调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结合毛渡片区万亩草场现有实际,可利用片区面积5万亩资源优势,平均海拔800—1200米,水草丰茂适合畜牧产业发展需求,谋划打造了毛渡生态养殖园区。配套规划建设了“二横四纵”道路网络,配齐配全水电设施。整合财政衔接资金600万元打造了200头以上规模肉牛养殖场1个、300头规模养殖场1个、年生产5000吨饲草加工房一座,通过奖补到户政策,引导群众发展100头规模养殖场4个、50头规模养殖场5个、2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18户,加之毛渡片区群众散养户,目前该园区肉牛养殖已达2000头、羊1900只以上。
创新模式,种养结合。始终坚持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在粪污处理过程中采用“种养结合”模式,将养殖粪污发酵处理成有机肥,与毛渡片区2000亩黄金茶、1000亩烤烟、1000亩大豆复合玉米种植、1000亩种草、10000亩畜牧天然草场等产业结合,促进粪便肥料化利用,提升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能力。同时利用饲草加工房将修整的茶叶枝丫、烟杆进行统一收购,加工成发酵垫床,集体公司对玉米秸秆、大豆秸秆、饲草统一加工处理,以低于市场价标准卖给养殖户,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既提高养殖保障,又降低了养殖成本。
只靠供应肉牛来支撑产业发展,体量再大也难逃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想要提升产业效益,就要在“链”上发力,推进融合发展。
“延长产业链、深挖价值链,其中向精深加工要增值是重要一环。向循环生产要效益,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效发展。”谈及发展思路,思渠镇党委书记谯政勇说,多举措提升品牌效应,打造肉牛产业特色小镇。不断推进肉牛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构建肉牛产业“全链条”发展格局。让一头牛“牵出”一条循环产业链。
联农带农富农“牛劲”足
绿水青山环绕下的红岩村,生态良好,气候适中,自然资源丰富,平均海拔在900米,森林覆盖率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发展生态畜牧养殖提供了天然牧场。村民谢天政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走上了生态养殖稳定致富路。
谢天政只是红岩村群众依托特色养殖走上增收致富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红岩村通过政策支持与技术指引,不断提高农民的管理经验、技术技能等,鼓励群众大力发展白山羊、肉牛、猕猴桃、蜜蜂养殖等,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助力增收。“我们鼓励农户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村发展肉牛、山羊规模养殖户7户。通过养殖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红岩村监督委员会主任杨红军说。
思渠镇积极推广“户繁+企育”合作养殖模式,谋划“以大带小”联农带农新赛道。企业聚焦“优势领域”,在肉牛营销、技术服务、屠宰加工等多方面与养殖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养殖户坚持“精耕细作”,全心全力搞养殖、抓繁育、降成本,获取效益最大化。
“省市出台的支持政策中重点突出多元并举,联农带农原则。我们在推动肉牛产业发展时始终紧扣这一核心,让农民获得更多产业效益,实现增收致富。良好的传统养殖基础和资源禀赋是我们高质量发展肉牛产业的优势,更使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做大做强肉牛产业。”谯政勇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更多资源、更多要素向肉牛产业集聚,打造黔渝边区重要的优质肉牛生产大镇和肉产品供应基地,为沿河建设肉牛强县增添“牛动力”。
事实证明,近年来思渠镇紧紧围绕铜仁市“强村富民”三年行动要求和沿河“一主两辅”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正在绘就一幅集体经济“牛”起来,乡村振兴“活”起来,人民群众“富”起来的发展新画卷。
强树品牌,广开销路。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打好“散养+圈养”组合拳,以“省外引牛+本地黄牛”的养殖思路,着力打造思渠乌江河谷黄牛品牌,确保养殖产品质效。每年3—9月份实行放养,10—12月实行集中育肥,每年出栏思渠黄牛1000余头,在周边区县市场供不应求。同时,与西南牛城等县内企业签订保底销售协议,进一步保障农户养殖销售,打消群众后顾之忧。
政府主导,积极培育。思渠镇采取“政府主导+公司主推+合作社主抓+大户主育+农户主养”模式,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群众散户接二连三相结合的模式,群众积极性高涨。目前,300头肉牛养殖场采取培育家庭农场方式,已与8家养殖大户签订意向合同,每家养殖大户合同约定养殖40头(其中省外引牛10头以上),每户向集体经济公司缴纳租金2万元,按申报县级家庭农场标准,每户又可获补助3万元。同时,按“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要求,鼓励20户农户发放黄牛5头左右。仅2023年就培育家庭农场10户(464头牛、545只羊),兑现奖补资金30万元。
技术支持,精准施策。思渠镇特别重视肉牛养殖服务保障工作,抽调技术人员成立专抓队伍,予以高质量、全方位技术服务支持。目前,制定了《思渠肉牛产业发展服务指南》,对园区有意愿养殖的农户提供政策宣传,帮助联系牛源、养殖技术、防疫指导。思渠村村合股联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低于市场价的饲草,鼓励群众种草和养殖相结合。同时,紧盯市场加强产销对接,为群众及时出栏提供第一信息。定期邀请市、县专家到镇指导,为家庭农场、养殖大户和养殖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并与县内金融、保险等行业领域企业签订协议,为辖区群众提供低息贷款、养殖保险等产品,进一步降低群众养殖风险,增强群众产业发展信心。
念好“养牛经”,走实致富路。着眼未来,思渠镇正持续围绕打造肉牛养殖产业目标,坚持扩量与提质增效并重,典型引领与整体推进并举,切实讲好“牛”故事,用“牛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牛动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