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涵养“自找苦吃”的精神品格

发布时间:2024-12-28 18:13:34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自己成长路上的切身感受,倡导青年“自找苦吃”。他深刻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并勉励广大青年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强调青年应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为乡村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当前的年轻一代生活在繁荣昌盛的时代,物质条件日益改善,为何仍选择“自找苦吃”?其核心原因在于,“自找苦吃”这一过程中蕴含着苦与甜的辩证关系。从青年人的自身发展来看,“吃苦”就像矿石经历炉火,在经历无数次的加热、冷却、敲打之后,最终成为一块熠熠生辉的钢铁,既坚硬又富有韧性;对推进乡村振兴来说,这些“自找苦吃”的青年人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带来新思路、新技术、新做法,在广袤的乡土大地建功立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因此铜仁青年要在党的引领下,全面理解“自找苦吃”的价值和精神,准确把握“自找苦吃”实践要求。

要树立“自讨苦吃”的坚定意志。当前,贵州正站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起点上,广袤的乡土深藏着推动贵州发展的宝贵密码。面对这一历史使命,我们要“自讨苦吃”,敢于吃苦、乐于吃苦。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还要有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我们要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需求和心声,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展现“甘之如饴”的奋斗姿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铜仁青年不断创新思路,拓展渠道,努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农村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贡献智慧和力量;他们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他们还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他们顽强拼搏,接续奋斗,不怕吃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甘之如饴”的真正含义。

要磨炼“吃苦耐劳”的过硬本领。铜仁青年要磨炼吃苦耐劳的过硬本领,走出安逸生活的“安乐窝”,走进农村的“墩墩苗”。面对贵州乡村振兴的困难挑战,大胆推陈出新、突破自我,铆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拼劲闯劲力破难题,在一场场乡村振兴斗争中增强本领,在一次次挑战中破障前行。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