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5-01-10 16:28:41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图片


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1月10日(星期五)10时举行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新闻发布会,邀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叶栋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副处长何治强,黔东南州住房保障中心主任陈妮妮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图文实录。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龚文静: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有关情况。


我们邀请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叶栋槺向大家作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副处长何治强,黔东南州住房保障中心主任陈妮妮。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叶栋槺副厅长介绍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有关情况。

图片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叶栋槺:




向上滑动阅览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关心和关注。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民族文化的家园、中华儿女的乡愁、多彩贵州的名片。近年来,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持续高质量推动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有关情况。


一、总体情况


自2012年国家实施“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制度以来,贵州共有757个村寨先后列入国家前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占全国总量的9.3%,数量居全国前列。从市州看,黔东南州415个、铜仁市114个、安顺市及黔南州均为78个、遵义市40个、黔西南州11个、六盘水市11个、贵阳市7个、毕节市3个。2020至2024年,黔东南州和荔波县、石阡县、三都县、镇宁县被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列入全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示范县,合计实施各类项目936个,投入资金11.7亿元。目前,黔东南示范州已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国家实地评估验收,荔波县、石阡县、三都县、镇宁县四个县均已编制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正按照工作要求有序推进示范打造。


我们进一步强化资金、政策、人才等保障要素,统筹各方力量,遴选并打造完成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台江县、雷山县、荔波县、石阡县、印江县、兴义—兴仁、黄果树旅游区等10个传统村落集聚区,集中打造了261个传统村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村,建设并向社会公开展示了495个数字博物馆,涌现了镇山村、苟坝村、高荡村、妥乐村、楼上村、大利村、拉片村、板万村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示范村寨。这些村寨以不同的空间布局、民居陈列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人文底蕴,对全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主要措施


贵州省传统村落分布点多面广,民族文化突出,山地特色鲜明,传统建筑丰富。在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中,我们坚守“保护发展传承中华农耕文明”的初心使命,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基本原则,初步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保护发展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探索“村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助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动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历史文化名村、红色美丽村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有效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完善省级保护发展工作机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2015年就成立省级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5项工程。2021年,省政府印发《贵州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重点实施传统文化保护、乡村风貌提升等8个专项行动。同时出台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相关配套文件,高位推进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推动省级保护发展机制不断完善。


二是坚持法治先行,强化传统村落工作法治保障。


早在2017年,贵州就颁布实施《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同时指导相关市县制定出台传统村落保护法规,明确各级各相关部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责任与义务,以及对破坏行为的具体处罚条款和法律责任,推动传统村落保护进入法治化轨道。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探索保护发展多种模式。


运用改革思维,在全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国家示范州县和10个省级集聚区,因地制宜,统筹探索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政府主导发展模式、数字博物馆保护模式、村企合作发展模式、精品打造模式,着力提升村落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力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形成一批“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保护利用示范村寨。


四是坚持补齐短板,夯实村落消防安全基础。


贵州传统村落建筑多以木质结构民居为主,我们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专篇纳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核心内容,组织开展“连片木质结构房屋传统村落消防常高压系统”等消防安全课题研究,编制传统村落消防安全技术导则、消防规划指引、消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等技术规范。整合涉农相关资金,用于“中国传统村落”消防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5月,我们联合省消防救援总队、省财政厅印发《贵州省50户以上农村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消防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分两年完成全省2148个村寨“水改”“电改”,2024年已完成1191个村寨改造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面落实《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1+4+10”(1个国家示范州、4个国家示范县、10个省级集聚区)为重点,分级分类、融合发展,整合省、市、县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我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再次感谢新闻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大家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报道。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龚文静:

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图片
图片

国际在线记者:


刚刚发布中提到,贵州省2021年就制定了《贵州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马上就进入行动计划收官之年,请介绍一下相关目标任务推进落实情况?

图片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叶栋槺:




向上滑动阅览


谢谢您的提问。2021年8月省政府印发《贵州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来,我们按照《计划》明确的总体要求,聚焦目标任务:


一是持续推进集中连片示范建设。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示范工作要求,有序推进“一州四县”(黔东南州、荔波县、石阡县、三都县、镇宁县)示范建设。目前,黔东南示范州通过住建部初步验收,荔波、石阡、三都、镇宁示范县按计划推进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支持,累计获得中央补助资金4亿元,下达省级专项补助资金8亿元。


二是持续推进连片融合发展项目打造。


结合“村BA”“村超”火爆出圈、荔波小七孔景区旅游流量带来的新机遇,在榕江、台江、荔波每个县选取3—4个传统村落,探索开展连片融合发展项目建设,下达省级补助资金5000万元。


三是持续推进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


全省757个“中国传统村落”已有486个建成数字博物馆并录入贵州馆,123个录入国家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


四是持续加强宣传推荐。


聚焦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结合各地资源禀赋,近日,各地陆续推出十条以“中国传统村落”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通过媒体的广泛转发,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五是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开展传统工匠摸底调查,先后在六枝特区、雷山县举办全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


《计划》组织实施以来,在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市州的全力落实下,截至目前,《计划》明确的8个专项行动40项任务已完成地方志编纂全覆盖、推进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中小学等12项,已阶段性完成传统村落逐步纳入贵州省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分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据库等15项,正在常规推进在传统建筑前庭后院和公共空间打造具有乡土气息的“三园”(即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支持鼓励所有传统村落定期开展传统文化习俗传承活动等13项,预计到2025年全部完成《计划》明确的重点任务。可以说,实施《计划》的这五年,是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最为关键、最为重要也是取得成效最显著的五年,直接推动我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也为全省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图片
图片

农民日报记者:


刚刚发布人提到,贵州正在实施50户以上农村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消防建设专项行动,能否介绍下有关情况?

图片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副处长何治强:




向上滑动阅览


谢谢您的提问。2024年,省政府将“维护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消防安全,在全省50户以上农村木质房屋连片村寨实施‘水改’‘电改’”纳入2024年度省“十件民生实事”统筹推进。按照工作安排,我们会同省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摸底调研、技术研究和资金统筹,2024年5月8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印发《贵州省 50 户以上农村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消防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明确实施内容。


主要工作是完成“水改”和“电改”。“水改”内容包括建设消防水源、铺设消防管网、安装室外消火栓、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配置手抬消防机动泵等。“电改”内容包括对现存老旧、裸露和不规范表前电气线路、配电设施和用电设备等进行改造。


二是工作目标。


计划用两年时间,对全省2148个村寨50户以上农村木质房屋连片村寨实施“水改”“电改”,其中“水改”889个、“电改”1259个。年度目标为2024年完成1191个村寨,其中“水改”335个、“电改”856个;2025年完成黔东南州957个村寨,其中“水改”554个、“电改”403个。


三是资金统筹及补助标准。


经过测算,专项行动中涉及的“水改”“电改”共需补助资金9.1亿元。


四是技术指导。


我们会同省消防救援总队印发了技术指南、实施及验收导则,明确了“水改”“电改”基本内容、技术要点、设计施工验收标准等。


目前,全省2024年计划实施“水改”“电改”1191个村寨已全部建设完工,其中铜仁市“水改”12个村寨、“电改”13个村寨;黔东南州“水改”265个村寨,“电改”730个村寨;黔南州“水改”58个村寨,“电改”113个村寨。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图片
图片

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据了解,黔东南州“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在全国为市州级最多,且作为国家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已经通过国家实地评估,能否简要介绍下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开展情况?

图片


黔东南州住房保障中心主任陈妮妮:




向上滑动阅览


谢谢您的提问。黔东南州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有415个,占全省的一半还多,占全国的5%左右,拥有数量位居全国市州级第一。近年来,我们主要采取强化建章立制、坚持规划先行、加强设施建设、发挥示范带动、做好宣传推广等举措,促进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强化建章立制,保障长远发展。


出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在传统村落挂牌成立司法保护中心、纠纷调解中心、法官工作站,全面构建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制度体系。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促进科学发展。


编制完成415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并挂牌保护,编制了《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黔东南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总体项目策划》等中长期战略规划,全面引领传统村落保护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潜力发展。


通过积极向上申报资金,累计获得19亿元补助资金,实施完成415个传统村落消防常高压水网设施、垃圾收运设施、风貌整治提升全覆盖建设,选取100个传统村落作为示范试点,探索以村民为主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共同缔造模式,最大化发挥村民的内生动力。


四是发挥示范带动,深化集聚发展。


充分利用成功入列国家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契机,统筹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5个省级集聚区建设,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聚集辐射的方式,打造完成“雷公山原生态苗族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区”和“月亮山原生态侗族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区”。


五是做好宣传推广,推动创新发展。


通过两个示范区的打造,联动形成以“村”为主题的“村BA”“村超”等超级IP,并将49个传统村落串珠成链推出“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进一步推动传统村落和旅游发展深度融合。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经验多次获全国推广,在2023年5项经验做法列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后,2024年又新增2项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2024年,黔东南州还与中央美术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传统村落保护更新、乡村建筑景观和艺术设计、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传承、乡村美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长期合作,推动全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更上新的台阶。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龚文静:

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系作进一步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三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再见!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