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民族文化绘就多彩人文长卷

发布时间:2025-03-21 15:29:55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位于武陵山区腹地的铜仁,聚居着土家、汉、苗、侗、仡佬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排全省第二。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全市各族人民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城市发展与民族文化交相辉映,铜仁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在这里焕发新的光彩与活力。




 非遗明珠,熠熠生辉 


魅力黔东,非遗荟萃。铜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一颗颗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石阡“说春”,这项古老的民俗活动,是农耕文明的生动见证,“春官”们走村串寨,用说唱的形式传递着春天的讯息和农事的指导,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松桃苗绣,以细腻的针法、斑斓的色彩,将山川河流、花鸟鱼虫、神话传说等元素绘就成一幅幅精美画卷,苗绣产品远销海内外,带动群众实现“家门口”增收;玉屏箫笛,音韵清幽,造型典雅,其制作技艺同样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选材、制坯、雕刻、定音……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

从古老的手工编织到精美的传统刺绣,从悠扬的民间音乐到震撼的民俗表演,每一项非遗都是民族精神的具象化呈现。

在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全市大力推进实施《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利用,加强玉屏箫笛、土家印染、苗族刺绣等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着力培育乡土民族文化能人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

与此同时,全市通过出版《思南民间歌谣》《乌江船工号子》《玉屏侗族文化》《黔东侗族民间故事》等民族文化丛书,举办“花灯艺术”“乌江文化”“喀斯特生态文化”“夜郎文化”等一系列高规格学术研讨论坛,推出大型花灯剧《严寅亮与颐和园》、大型原生态音舞诗画剧《松桃游记》、土家风情山歌剧《这山就比那山高》等一批反映铜仁市少数民族题材的文艺精品,进一步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能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时代风采。



 民族村落,岁月沉香 


巍巍梵净、幽幽江水,多情的山水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遗留下古色古香的民族村寨。它们宛如世外桃源,保存着最原始、最纯粹的民族文化。

江口县的云舍村,是土家族聚居的村落,这里的土家建筑古朴典雅,吊脚楼错落有致,与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云舍村的土家族人民,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当游客踏入云舍村,热情好客的土家人会以拦门酒相迎,这是土家人接待贵客的最高礼仪。走进村子,还能看到土家人表演的摆手舞,舞者们手舞足蹈,动作粗犷而有力,展现出土家族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团龙村,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聚居的村寨,聚居在这里的人们至今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和语言。丰富的民族文化,优越的地理环境,让该村旅游业迎来了蓬勃发展,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在群山之间徐徐展开。此外,铜仁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民族村落,这些村落不仅是民族文化的栖息地,更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近年来,铜仁市充分利用这些民族村落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民族文化,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注重对民族村落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些古老的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化盛宴,全民共享 


为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铜仁积极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民族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打造出一场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在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非遗集市便热闹非凡。这里汇聚了铜仁各地的非遗美食和手工艺品,游客们可以一边品尝着香甜软糯的石阡黄粑、酥脆可口的思南花甜粑,一边欣赏着精美的苗绣、竹编、木雕等手工艺品,感受铜仁非遗的独特魅力。同时,还有花灯、傩戏等非遗展演活动,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服装,以精湛的技艺和精彩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铜仁还充分利用传统节日,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春节期间,舞龙舞狮、玩花灯等传统民俗活动在各地轮番上演,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土家族“过赶年”、苗族“四月八”、侗族“赶坳”、仡佬族“毛龙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也成了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在这些节日里,各民族群众身着盛装,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传承和弘扬着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此外,全市还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在学校开设民族文化课程,让学生从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在社区组织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企业举办民族文化讲座和培训,增强员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这些举措,让民族文化在全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和传承,成为铜仁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文旅融合,绽放新彩 


近年来,铜仁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之路,将民族文化作为旅游发展的灵魂,以旅游为载体,让民族文化在旅游中得到传承和弘扬,同时也推动了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梵净山,作为铜仁的标志性景点,不仅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梵净山景区内,设置了多个民族文化展示点,展示着苗族、土家族等民族的传统服饰、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游客在欣赏梵净山美景的同时,还能深入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与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

朱砂古镇,这座因朱砂开采而兴起的古镇,在转型发展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朱砂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古镇内保留了大量的采矿遗址和矿工生活遗迹,同时融入了苗族、土家族等民族的文化元素,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展示民族手工艺品等方式,让游客在游览古镇的过程中,领略到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铜仁还通过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线路,将分散的民族文化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游客可以沿着旅游线路,深入各个民族村落,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情,品尝特色美食,购买手工艺品,在旅游中全方位感受铜仁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民族文化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凝聚着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铜仁市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积极探索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路,让民族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光芒,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