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潮涌起宏图

发布时间:2025-04-03 22:08:38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黔东潮涌起宏图

——铜仁市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



乌江奔涌,梵净巍峨。


近年来,铜仁正以县城为载体撬动城乡融合新格局,以产业链思维重塑山地经济新版图,以创新机制织密民生保障网,在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中,走出了一条具有黔东特色的共富之路。




产城共舞:县域经济蓄势突破


春日的德江县“环球港”建设工地,塔吊林立间流淌着城镇化的强劲脉动。这座投资数亿元的商贸综合体,不仅承载着黔东北区域性消费中心的重任,更折射出铜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深层逻辑。据统计,2024年,全市城镇化率提升至45.2%,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GDP比重达78%。


在“中国锰都”松桃苗族自治县,年产20万吨高纯硫酸锰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传统锰业向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华丽转身。锰矿资源储量突破8亿吨的先天优势,与“富矿精开”战略的深度融合,催生出百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2%的增速,让这座资源型县城找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平衡点。



在乌江之畔的思南县,羊肚菌产业园里,智能化温控大棚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稻菌轮作”技术让5.2万亩农田实现“一田双收”,年产值突破8亿元的富民产业,书写着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思南答卷”。


县域经济的生命力在于特色化、集群化。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形成新型功能材料、生态食品、现代能源等六大主导产业矩阵,2024年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产值达274.3亿元,占全省同行业比重38.4%,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规模稳居全省首位。中伟新材料连续两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农夫山泉铜仁基地年产值突破10亿元,这些扎根县域的龙头企业,如同珍珠串联起产业链条,在武陵山区绽放异彩。




山地生金:特色农业破茧成蝶


梵净山西麓的江口县快场村,村民杨再学正在“梵净生态账户”上查看年度分红。这个创新性的生态资源入股机制,让村民的林地、田土转化为企业股份,2024年带动全县农户户均增收3200元。而在江口的高标准抹茶基地里,全自动生产线正将鲜叶加工成高端抹茶粉,年产量1200吨的“梵净抹茶”不仅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35%,更漂洋过海成为日本茶道界的“新宠”。



铜仁的农业变革远不止于此。在武陵山深处,一场“强村富民”行动正在重塑乡村经济生态:全市建成473个强村富民工坊,5.5万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16085家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5575家的年增量创下全省之最;30个“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将土家吊脚楼改造为精品民宿集群,2024年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41%。这些充满泥土芬芳的创新实践,让“山地特色”不再是发展桎梏,反而成为市场竞争的独特IP。


数据的跃动勾勒出富民增收的温暖曲线:2024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17元,同比增长7.4%的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全年发放惠民惠农补贴31.11亿元,“一卡通”精准滴灌让14124户55611人消除返贫风险。



在石阡县龙塘万亩苔茶基地,茶农周明华算着细账:“土地返租倒包给企业,务工工资加分红,一年能挣4万多元,比过去自己种地强多了。”




民生筑基:机制创新兜牢底线


暮春时节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里缝纫机声此起彼伏。这个吸纳3676名搬迁群众就业的“就业蓄水池”,正是铜仁创新“两区共建”机制的缩影——通过安置区与产业园区的无缝对接,既破解了“稳得住”难题,又纾解了企业“招工难”困局。2024年,全市171个就业帮扶车间创造产值超12亿元,户均1人以上就业的承诺化作搬迁群众脸上的踏实笑容。



在防返贫监测的“铜仁防线”上,大数据赋能织就精准防护网。依托省级监测系统,对10类重点人群实施动态预警,2024年新增低保对象1600人,清退不合规对象1400人,12.3亿元救助资金的阳光雨露精准滋润困难群体。更令人振奋的是,全省10.35亿元以工代赈专项投资的落地,让3.22万低收入群众通过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改善了家园面貌,又实现了人均万元以上的劳务增收。


民生改善的维度在不断拓展。从完成40222户厕所革命到实现农村垃圾收运体系行政村全覆盖,从新建3所县域医院到改造50所农村学校,铜仁用“两改两治理”的硬举措提升乡村“软实力”。在万山区养老服务中心,72岁的张桂芳老人享受着免费体检服务:“现在看病不出乡,养老有保障,日子越过越踏实。”



站在“十五五”规划的门槛上,铜仁的县域经济版图正酝酿着更深层次的变革。总装机430.6万千瓦的新能源矩阵、投资187.5亿元的风光电项目、铜吉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而“梵净山文旅集团”的组建、“场景大数据白皮书5.0”的发布,则预示着数字经济与生态经济的深度融合。


从锰矿转型的工业跃升到抹茶飘香的农业革命,从易地搬迁的民生温度到以工代赈的机制创新,铜仁用实践证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方法论更是价值观。当每个县城都找到特色发展路径,当每条产业链都紧密联结群众利益,当每项政策都直指民生福祉,兴业、强县、富民的协奏曲必将在武陵群山间激荡出更加动人的乐章。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