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好山好水育好茶近15万亩

发布时间:2025-04-12 19:18:39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春茶鲜香,莫过三月天。沿河自治县茶山的茶树经过冬天的孕育,随着春季气温回暖陆续抽出鲜嫩的芽头,满山翠绿的茶园春色让人陶醉,好山好水育好茶的茶香味沁人心脾,各茶企积极组织工人采摘春季的一抹茶香。

  4月8日,记者走进沿河自治县思渠镇荷叶村和华元村茶山,茶香满园关不住,纤云青山藏翠色,三五成群的采茶工人遍布在茶垄间,双手在茶尖飞舞,一片片新芽随之揽入篼里。

  好山好水育好茶。在荷叶村大木丫茶山,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茶树似绿色波浪由山脚延伸到山顶,经过春雨和阳光滋润,一簇簇嫩绿的芽头吐露,散发出清新的茶香。在满眼新绿间,采茶工人有的挎着竹篓、有的拿着簸箕正忙着采摘着刚刚冒出的新芽。

  春茶不等人,全靠春季摘。茶产业是一个用工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茶叶采摘盛期,除了本村的工人外,贵州省思州贡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还需要到邻村去招聘人员来帮忙采茶。为了让采茶工人无后顾之忧,公司在前期做足了准备工作,每天接送远点的工人,让工人们安安心心采茶。


  田茂芳是思渠镇邻镇黄土镇大元村人,身体好,闲不住,平时在家种植油菜、玉米、水稻等作物,由于家与思渠镇茶叶基地相邻,把自家的农活干完了,每年荷叶村组织采新茶,她都会来茶园采茶。虽然是今年第一年采茶,但她的采茶技术和速度却一点都不亚于熟手。

  “今年在家里没有外出务工,最近每天到茶山采茶,每天可以采4到5斤,找点零用钱来补贴家用,还可以照顾家庭,我觉得挺好的。”黄土镇大元村村民田茂芳高兴地说。

  该茶山于2013年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000万余元,种植茶的品种有白茶、黄金叶,共计1100余亩,建成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房,现投产800余亩。据荷叶村大木丫茶山负责人唐万华介绍,他先后从事过多个行业,也到外地务过工,尽管生活还过得不错,但他心里却始终觉得这不是最终的归宿。2024年,经过朋友介绍,称荷叶村里有数百亩茶山多年来因管理跟不上,效益不是很好,但可以管理利用,提高效益,觉得很可惜,于是来该村发展茶产业。

  “现每天都有40人左右在基地采茶,每天公司采茶劳务支出在0.9万元左右,今年的茶开采没有几天,平均每天收入茶青300斤左右,按照这个趋势,今年公司的收入可达15万元。”贵州省思州贡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唐万华对今年茶的收入充满信心。

  据了解,荷叶村茶山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麻阳河腹地,土地是三分泥七分沙,很是适合种植茶叶,加之当地生态系统良好,凭借独特地理坐标和乌江流域的湿润气候,孕育出富含硒、锌等元素的优质茶叶,口感细腻、清香醇厚。且茶山呈梯田状,依山而建,风景也很美丽。

  近年来,沿河将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思渠镇积极围绕县里的安排部署,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构建起了“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并将持续做好“茶文章”,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目前,这片绿叶已成为该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金叶子”,不断带动群众增收,产业增效。

  为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思渠镇不断扩大种植茶叶规模。同样在思渠华元村茶山,产业路蜿蜒远去,一垄垄茶树沿产业路绵延开来,三五成群的采茶工人遍布在茶垄间,双手在茶尖飞舞,一片片新芽随之揽入篼里。该茶山负责人介绍,华元村茶山投产700余亩,种植品种有白茶、黄金叶,贵州天露园茶业有限公司也正在组织工人采摘春茶。

  “严格按照欧盟标准生产茶叶,种植过程中不打农药,施的是农家肥,采用生态除虫法;采摘时,也要对工人进行培训,确保采摘质量;加工时,采用现代化、智能化技术。”贵州天露园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孔国富说得头头是道。

  随茶农来到贵州天露园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加工厂,远远望去,茶农正在茶厂门口排队卖茶,走进茶厂,茶叶加工机器忙个不停,按照萎凋、杀青、理条、压棒、挥锅、提香等程序,一根根新鲜茶青就变成了干茶。现代化、智能化的加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茶的品质,也提升了茶农的采茶动力。

  “思渠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建引领,好生态绿色产业发展定位,结合思渠特色资源禀赋,在毛渡片区乌江河谷打造生态茶产业,旨在促进群众增收,带动群众就业,增添小康成色。”思渠镇党委副书记袁飞告诉笔者。

  目前,思渠镇茶园面积2000亩,投产茶园1500余亩,拥有2个加工厂房,逐步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好山好水育好茶,不只是沿河思渠镇出好茶,有姚溪贡茶美誉的新景镇姚溪村和瑞石村的茶园,茶农们的十指也在新芽间飞舞。茶农冉小琴家种植茶叶10亩,村里的姚溪志飞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每斤60元的价格收购芽头茶青,预计可为她带来2万元收入。

  近年来,沿河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构建起了“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为茶业发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持续为群众增收加码,持续为群众的幸福指数增添成色。

  新景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就是沿河引进到新景镇的茶企之一,据了解,该公司发展了自己的优质茶园,并与贵茶集团签订战略协议,生产的“绿宝石”严格按照欧盟标准,出口欧盟市场。

  “我们的茶叶基地实行统防统治,严格按照欧盟标准管理。生产的绿宝石农残检测多达480项,早春绿宝石产量12000斤,产值130万元。”贵州新景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劲超对沿河产出茶的品质很满意。

  作为省级龙头企业,新景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自2016年以来累计获得政府专项扶贫资金456万元,实现分红38.46万元。公司服务4个产茶村,年产值1500万元,带动茶农年增收900万元。


  “生态茶产业是我镇主导产业。今年我们组建了生态茶产业专班,强化产业管护、技术培训和宣传动员,确保提高茶青下树率和茶农收益。我们还申报了75万元财政衔接资金,用于发展1100亩碾茶产业。”新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余鹏信心满满地说。

  目前,新景镇建有5个大型茶叶加工厂、3条碾茶生产线,累计发展生态茶园2万余亩,实行“村民管护+公司和合作社统防统治、统收统销”的模式,带动9个种茶村、76个村民组发展茶产业。新景镇的“画廊雀舌、龙井毛峰、姚溪贡茶”等茶叶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出口欧盟,畅销国内外。

  截至目前,沿河县茶园面积达15.81万亩,投产茶园14.8万亩,拥有6条碾茶生产线。2025年预计实现茶叶产量1.26万吨,产值13.6亿元,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