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家庭农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5-04-17 17:42:13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重点围绕“一主两辅”农业产业布局和“种养结合、产供销联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培育,全力推进规模化种植和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截至目前,沿河县已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1733家,分别发展生姜、高粱、肉牛养殖等种养产业,今年计划新增450家,总数达到2183家,帮助更多群众增收。

  四月的阳光格外灿烂和温暖,正是群众春耕生产的好时节。笔者走进沿河官舟镇木梓岭村沿河涛超億家庭农场的生姜种植基地,远远便看见两台旋耕机在基地里来回穿梭,20多名群众有的放姜、有的掏沟、有的放底肥,一派繁忙景象。

  来到基地里,有的村民放下手里农活与笔者攀谈起来,谈他们的收入,谈村里发展产业的好处等。其中村民冉光娥说:“我今年60多岁外出务工没有人要,在这里种生姜每天可收入70元,还包早餐和中午饭,老板对我们也好,一天不仅赚钱,而且大家也很开心,我感到很知足!”

  产业发展不仅能帮村民增加收入而且还能凝聚人心,让村民们在劳动中找到乐趣。家庭农场负责人杨友明介绍,生姜这个产业只要不遇到特别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市场波动特别大等,一般保本和增收没有问题。笔者与他谈到为什么要发展生姜产业时,杨友明胸有成竹地说:“我在医院行业发展了二十多年,已有点感到疲惫,想换一下其它行业发展,于是到一些生姜种植公司调研,发现生姜产业前景广阔。加之自己始终惦记家乡的发展和了解到发展产业有很多优惠政策,便与村里协商租赁土地种植生姜,得到村里干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带动父老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

  生姜栽种现场,村民们有说有笑,氛围十分和谐。沿河涛超億家庭农场为了生姜种植有序、有效,特从盘州市保田镇初晨冷库洗姜厂聘请了一位技术员到现场指导栽种。技术员也没有闲着,而是走到村民中,适时讲解种植生姜的技术。“我们这个沟深要挖到30公分左右,姜和姜的距离在15公分左右,芽朝一边顺着沟摆,以后长出来的苗就很整齐。”技术人员肖丹说。


  据家庭农场负责人杨友明介绍,今年在木梓岭村发展生姜100多亩,既盘活了该村的土地资源,又帮助周边村寨村民增收。他初步估计,今年种的这100多亩生姜,至少要开出劳务、土地租赁等费用7万余元。

  同样,在该村的高粱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在帮助种植大户黄玉钗种植高粱,他们用锄头掏沟起垄,不一会,一行行高粱行道整齐排列着,给人一种纵深感。

  种植大户黄玉钗介绍,自己以前是在县城一些单位找临时班上,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虽然能够贴补一些家用,但不能满足家庭开支,于是四处打听干什么好,后来有人推荐回老家发展农业产业,说发展农业产业国家有许多补贴政策,于是就回来租赁了50多亩土地种高粱。因为高粱只要种出来就有公司收购,不愁销路。目前我正在申请办理家庭农场,如果家庭农场申请成功、收入只要能保本,明年我至少要发展100亩,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据了解,该村高粱种植按照“订单生产、合同收购”的方式与公司进行合作,公司免费向农户提供高粱种子和技术支持,并按照当年市场价额保底收购,该模式让农户放下了种出来卖不出去的担忧。

  木梓岭村为了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除积极帮助种植大户协调土地和劳力外,还主动帮助大户申请办理家庭农场所需资料等,让种植大户能稳定发展,让村民能稳定 增收。

  “我们村因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山高坡陡,一直以来村里的产业发展就是一个短板。今年通过我们村支两委协商,积极动员在外发展的乡贤回家创业,目前我村已发展生姜、高粱等产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动员乡贤回家创业,解决群众增收难问题。”该村党支部书记杨飞说。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沿河自治县谯家镇立足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通过“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生态种养殖模式,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促进养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谯家镇鑫悦家庭农场就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见证。如今该农场有存栏黄牛38头、羊100多只。农场负责人田龙介绍,他2020年开始养牛,这几年共卖了10多头黄牛,收入10多万元。养殖虽然辛苦,但收入也还可以,所以对养殖我很有信心。相信我的家庭农场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好,日子也会越过越好。截至目前,谯家镇共有家庭农场96家,其中有1个市级家庭农场示范户、4个县级家庭农场示范户。

  沿河自治县官舟镇木梓岭村、谯家镇高原社区的种植养殖家庭农场只是该县家庭农场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悉,该县已有的1000余家家庭农场,在农业产业发展中起着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了全县临时就业10万人次以上。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必先行。沿河为了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以家庭农场为载体,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千方百计巩固和盘活农村土地,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扶持政策,优化产业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农村产业发展中,不断壮大各村实体经济,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沿河实践贡献“家庭农场”力量。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