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塘坝镇:千年古茶采摘忙,乡村振兴产业旺

发布时间:2025-04-19 17:39:24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生态古茶始昆龙,雪芽贵妃源塘坝。”茶叶是沿河自治县塘坝镇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该镇依托悠久的茶文化和丰富的古茶资源优势,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紧扣千年古茶文化品牌,牢牢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强化茶叶企业和村集体经济龙头带动作用,加强古树茶园管护,扩大茶树栽培面积,持续开展品牌培育,使古茶产量和产值年年攀升,绘就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绿色图景。

  眼下,正是采茶制茶的黄金时期,在塘坝镇榨子村古树茶园里,茶农们有的正搭着梯子穿梭于茶树之间,宛如灵巧的猿猴一样爬到树上,略显费力地将树顶的茶叶采摘下树,有的则站在地面,用娴熟的手法将触手可及的鲜嫩茶叶装进茶娄。

  今年44岁的冯芝梅是茶园里的老面孔,她承包有10亩茶园、200多株古茶树,目前采茶是比种庄稼更要紧的头等大事。自从她嫁到榨子村后,每一年的茶叶采摘她都不曾缺席。

  “我每年都在这里采茶,已经采了有二十多年了,每年都会自己采来自己加工成干茶来卖,收入还是不错的。”塘坝镇榨子村村民冯芝梅说。


  据了解,塘坝镇境内古茶树约28000株,其中百年以上树龄有20000多株,仅榨子村就分布有6684株。其中,以小叶种、灌木型为代表的马家庄古茶园,占地面积2.8亩,有茶树163株,平均株行距为170cm×350cm,树龄多有1000年以上历史,目前是贵州省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古茶园,规模之大,全国罕见。

  近年来,塘坝镇为了更好保护古茶树资源,让老茶树焕发新活力,加快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鼓励茶企、合作社和群众以入股、租赁、合作等多种方式深度参与茶产业发展,带动古茶树管护与开发。同时还借助东西部协作政策机遇,加强与东部市场的对接力度,顺利实现了黔货出山,有力推动了茶叶企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壮大。

  “目前,我村共有茶叶企业5家,手工作坊20余家,2024年村集体经济茶叶收入10.2万元。今年我们将借助东西部协作机遇,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在去年的基础上将收入翻一番,实现利润20万元左右。”塘坝镇榨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冉雄说。


  产业发展好不好,带动群众增收是关键。作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如何带领全村致富增收曾一度成为困扰冉雄的一大难题。为了探索致富路径,冉雄决定先行先试,率先承包30余亩茶园进行管护经营,并在经营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如今的冉雄不仅成为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冉老板”,每年为村民提供300余人次就业机会,发放劳务费用3万余元,还主动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传给愿意发展茶产业的村民。如今,在产业培育和企业带动下,榨子村人人讲茶、家家种茶、户户制茶的产业氛围越发浓厚,茶产业已逐渐成为当地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一步,榨子村将依托良好的地理优势和生态优势,持续完善“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古树红茶和古树绿茶,不断做强千年古茶文化品牌,强化茶园管护和科技支撑,带动全村280户1262人持续增收,使茶产业真正成为一个强村富民的好产业。”冉雄说。

  如何书写好千年古茶这篇茶叶文章,将小叶子打造成大产业,塘坝镇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为了将千年古茶品牌打得更响,该镇主动引进千年古茶、洲州茶、乌江古茶、天马农牧科技、御茗沁等11家茶叶企业,加大新品种繁育力度,扩大茶树栽培面积,强化品牌培育,使古茶产量和产值年年攀升。


  据了解,2024年,共采摘茶青47.5万余斤,实现产值8500万元,其中古茶茶青8万斤,实现产值2200万元。2025年,预计采摘茶青50余万斤,可实现产值9000万元。目前,该镇共发展生态茶园2.8万亩,已实现人均1.2亩茶园目标,茶产业已成为人人乐道的好产业。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