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流域党建联建 | 沿河:乌江水运春潮涌
发布时间:2025-04-28 15:37:03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潮起乌江,风帆正劲。春临沿河,乌江水运再次迎来发展春天。连日来,在沿河自治县县城乌江猫滩一带,停着数艘施工船,船上机器轰鸣,正对猫滩的礁石进行破碎,岸边10多台挖掘机忙着对礁石进行清理疏浚。工地上乌江奔流、机器忙碌,如火如荼。乌江两岸,沿河县城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车辆行人往来穿梭,春裁底色,满是无尽的生机与活力,繁忙的施工场景与恬美的沿河县城形成了美丽的春天画卷。
经现场了解得知,正在施工的是乌江航运扩能工程乌江渡-龚滩三级航道建设工程项目,该项目由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实施,于2024年12月2日开工建设,按内河Ⅲ级航道通航1000吨级标准船舶整治乌江干流(乌江渡—龚滩)407公里,和清水河支流(洛旺河码头—清水河河口)24公里航道,航道通航里程431公里,其中铜仁境内乌江干流247公里。工程概算总投资90824.01万元,施工期为3年。
该项目于2021年纳入《贵州省“十四五”水运交通发展规划》,是《交通运输部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正选)项目。重点对构皮滩、沙沱及彭水库区变动回水段进行整治,整治内容包括疏浚工程、锚地工程、桥梁改建工程以及航道信息化等。同时对红石头滩、大梁滩、龙船尾滩、偏岩脚、于溪沟、猫滩等26个滩险采用机器破碎或传统爆破方式进行清礁。
所建设的航道水深为3.0米,航宽50/60米,弯曲半径400/480米,通航净高不低于10.0米,单孔双向通航净宽不小于110米,单孔单向通航净宽不小于55米。
项目在思林坝下沿岸坡布置24个250千牛铸铁系船柱供船舶系泊,共设4个锚位,每个锚位系泊4艘船舶,可满足16艘1000吨级船舶靠泊。在沙沱坝上沿岸坡布置45个250千牛铸铁系船柱供船舶系泊,共设18个锚位,可满足18艘1000吨级船舶停靠。
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该项目的航标工程配布二类航标,其中构皮滩库区楠木渡码头至上游乌江渡电站、沙沱库区邵家桥港区至上游思林电站、彭水库区黑獭码头至上游沙沱电站航段为不发光航标,其余航段为发光航标。为推进智慧水运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在彭水库区及沙沱库区共增配5艘智能化航标船。项目全航段共设助导航标志1037座,其中构皮滩库区383座,思林库区209座,沙沱库区241座,彭水库区204座;并设安全标志136座,其中构皮滩库区77座,思林库区26座,沙沱库区20座,彭水库区13座。
该项目实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部署、推动贵州水运体系建设、畅通乌江“黄金水道”、深化渝黔两省市合作的重要项目,是国发〔2022〕2号和《贵州省水运体系发展行动方案》文件明确支持的实施项目,是贵州省北入长江的重要出省通道关键工程,对贵州省乌江沿线城市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为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贵州水运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水运发展,2022年9月出台了《贵州省水运体系发展行动方案》,要求“打通航道大通道、构建港口大枢纽、建设运输大船队、连通港口大公路、推动水运安全大监管、带动沿江大布局。到2035年,全面畅通北上长江,南下珠江水运通道,全省三级航道突破10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达5000万吨,船舶运力达80万吨以上,水路货物运输量达3000万吨、周转量达200亿吨公里以上,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中占比达5%左右,基本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乌江,自古以来便是贵州水上交通的要道,被誉为“黄金水道”,也是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货品水运出省的主通道,曾因梯级水电站建设一度断航近20年。
2021年,随着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投用,乌江黄金水道被唤醒,实现全线复航,经过近三年的水运市场培育,贵州货运企业已增至8家,现有货船100余艘,运力近8万吨。三年来,已累计发出货船2000多航次、货物运输量达数百万吨,“公转水”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首选途径,复航极大带动了沿江磷化、水泥、石材等企业运输结构调整,水路运输量呈逐年快速增长态势。但受沙沱枢纽、彭水枢纽尾水段水位变幅大、航宽不够、上下游水位不衔接、待闸锚地未建等因素碍航,致使乌江航道通航保障率不高,通航安全风险大,严重制约乌江航运发展。
该项目完工后,乌江将打造成畅通、安全、绿色、高效、经济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乌江水运的低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将吸引更多大宗、中长距离货物从公路转向水路运输,将为推动贵州交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另悉,按照“上下游同步通航”原则倒排进度,重庆境内乌江航道整治工程也同步动工,通过航道整治、渠化航道、改造船闸等方式,让贵州段与重庆段同步建成、同步通航,全面提升乌江河流的航道等级,让1000吨级船舶,可从长江到达贵州乌江渡,从而充分发挥乌江干流水运潜能,打通渝东南和黔东北地区进入长江最后一公里。
未来,乌江将成为贵州水上高速公路,成为沿岸发展的重要开放通道,此次三级航道建设是贵州构建干支联运、江海直达航运体系的重要一步,也是贵州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实现东西互补发展的重要举措。也必将推动沿河自治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沿河从贵州“边沿”变为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前沿”。对沿河不断推进黔货出山,借力区域联动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产生带动效应,助推沿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此外,铜仁市乌江流域沿江部分村、社区作为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和铜仁市委携手打造的乌江流域党建联建共创试点,该项目的实施对乌江流域建立基层党建联建机制、形成流域治理工作合力、恢复繁荣乌江水运市场、推进沿江产业发展、建设乌江生态经济走廊等将起积极助推作用。沿江联建各党支部将以党建为引领,以乌江为纽带,围绕复兴乌江水运蓝图,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助推流域经济大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