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十周年:海龙屯的守护与焕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04 17:53:37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龙岩山巅,云雾缭绕,飞龙关古老的城墙在晨曦中巍然屹立,诉说着七百余年的沧桑。

2015年7月4日,当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那一刻,这处深藏于黔北大山中的宋明军事堡垒,便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人文价值,惊艳了世界。

十年光阴流转,从申遗成功的荣光到精心守护的实践,海龙屯正经历着一场从历史深处走来、在当代焕发生机的蜕变。




守护:筑牢根基,让遗存安然无恙


6577253393247911cca648499100abd.jpg

守护好祖先留下的瑰宝,是沉甸甸的责任。海龙屯的保护之路,始于最坚实的根基。其中,法律成为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举起的守护盾牌,持续推进《遵义市海龙屯保护条例》的深入宣传,并严格落实各项巡查工作,让“保护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


海龙屯 (7).jpg

登屯古道上,遗址保护管理科工作人员申红飞开展常态化巡查,参加工作6年以来,海龙屯大到一关一墙,小到一砖一瓦、一丝一缝,都有她的身影。“一个星期要上屯几次,每年平均登屯100余次,每次上去都要仔细巡查。”申红飞说。

核心区和缓冲区的日常巡查如同哨兵,时刻守卫文物安全。科技则为守护装上智慧之眼。


图片

“墙体上标注的反射片,专门监测文物沉降、位移等异常情况。掉落的石块要编号、物归原位,连补种的青苔也要保持原生态。”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局长吉桃说。

全方位、常态化的监测预警体系持续运行,详实的年度监测报告与世界遗产定期报告,如同精准的“健康档案”,实时记录遗址的细微变化,确保其安然无恙。


图片

项目是守护的关键抓手,十年间,从飞龙关危岩体的加固到海潮寺的精湛修缮,一项项关键工程精准落地。2025年,新王宫遗址砖石防风化保护、窑址保护展示等工程接续推进。

正是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这份对“原真性”的执着坚守,让海龙屯的石墙关隘得以穿越时空,将历史的印记完整留存。




深研:唤醒价值,让历史开口说话


申遗成功,仅仅是海龙屯价值被世界认知的起点。

十年间,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深挖其蕴含的历史密码与文化精髓,让沉默的遗址“开口说话”。


图片

“走出去”借智,拓宽遗产视野。该局积极推动海龙屯对外交流,不仅亮相杭州国际古迹遗址日论坛,参与武陵山世界文化遗产主题活动,更与湖北唐崖、湖南老司城两家遗产地携手,共同签署《“土司遗址”保护利用三年行动方案》,合力守护这份珍贵的土司文明记忆。


4e18d775e783805219bebb6f675797e.jpg

“沉下去”深耕,厚植本土根基。该局立足本土,依托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考古所,出版堪称土司学“百科全书”的《海龙囤》考古报告尤为亮眼——它成功入选“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并荣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为深度解读这片土地的历史底蕴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石。


35cb588379898baa1f2a7c06f5809c9.jpg

为让世遗价值深入人心,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依托海龙屯“遵义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遵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基地”等身份,两年间举办宣讲活动超过500场,惠及数万人次。


d2faa809ba5df472e7534d0ea9733d5.jpg

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局长吉桃更是亲身示范,走进小学课堂,讲解海龙屯出土文物、土司文化以及世遗价值,让千余名学子零距离触摸世界遗产的温度。


d8154869572dc3934bd2670bddde7d4.jpg

这种让历史“活”起来的努力,不仅体现在课堂里,更贯穿于文物保护的每一个环节。 

就在2025年,一项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5万余件长期“沉睡”的出土文物完成安全转运。其中,公道杯、螭龙碗等代表性珍宝已亮相《播州杨氏土司考古成果展》。它们跨越时空,无声诉说着历史,拉近了公众与历史的距离。





活化:创新表达,让文化遗产飞入万家


如何让千年积淀的土司文化从深山走向大众,变得可感可触?海龙屯的答卷,充满创新活力与温度。


微信图片_20250703132347.gif

荧屏成为讲述故事的重要窗口,央视《国宝发现》《考古公开课》《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等重磅栏目纷纷聚焦海龙屯,向全国乃至全球观众讲述海龙屯,极大提升其知名度与影响力。


99813e2c405fc05088c6066381d76a0.jpg

线下活动更直接地连接人心。《软萌的硬知识——一起考个古》考古科普漫画展,用年轻化的语言激活了古老遗址的“年轻态”;“申遗周年文化雅集”活动持续举办,在古香古韵中增强文化自信。


9dfafbc24a16acac763d5099a1ccfdc.jpg

陈列展示是活化的核心载体。2023年完成提升并重新开放的海龙屯陈列展示中心,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展馆。它巧妙融入书吧、拓片制作、模拟考古、文化沙龙等互动体验区,变身为充满活力的“文化会客厅”。效果立竿见影,2024年海龙屯展示中心和海龙屯遗址区游客量共计近18万人次。2025年“五一”小长假,海龙屯游客接待量同比飙升78.4%。





十年答卷:从遗珍到灯塔


图片

站在申遗成功十周年的节点回望,海龙屯的守护之路清晰而坚实。它是一本打开的厚重史书,生动展示着古代中国“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智慧,彰显着多民族国家统一与文化多样性的和谐共生;更是一座流动的文化桥梁,连接着历史与当下,沟通着中国与世界,持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注入深厚而独特的力量。

十年光阴,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用敬畏与创新书写守护答卷,让海龙屯这颗世界遗产明珠,在黔北群山中愈发熠熠生辉,照亮未来更长的传承之路。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