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双赢!铜仁“十四五”交出绿色亮眼答卷
发布时间:2025-10-22 09:17:17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绿色,是铜仁最亮丽的底色;生态,是铜仁最大的优势。

“十四五”以来,铜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生态保护为根基、文旅体融合发展为纽带,不断拓展“两山”转换新路径,在黔东大地上奋力绘就生态与经济双赢答卷。
深秋时节,梵净山云雾缭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拾级而上,在一呼一吸间感受“中国天然氧吧”的独特魅力。这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森林覆盖率高达97%,生存着7900多种野生动植物,是地球同纬度上原始植被保存最完好的“绿色明珠”。

近年来,铜仁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梵净山”的执着,构建“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系统,对梵净山区域的水文水质、土壤、大气和生物展开全方位、持续性监测,精心编织了一张集科研、监测、应用、示范与共享为一体的生态监测网络。目前,梵净山区域已成功建设水质监测点15个、河床监测断面37个、气象站10个、森林监测样地31个,这些监测站点为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2024年,梵净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项目典型做法入选《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生态保护成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守护梵净山,是铜仁筑牢生态屏障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全市先后制定《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水污染防治监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逐步筑起一道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核心,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佛顶山自然保护区、黔东植被保育区、乌江水源涵养区为支撑,乌江、锦江、㵲阳河和松江河生态廊道为纽带的“一核四区四廊道”生态安全屏障,全方位守护绿水青山。

严格保护换来了亮眼成效:2024年,全市22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地表水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地级市前30,锦江入选全省“美丽幸福河湖”,实现“一江清水送下游”;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8%,县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1%,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6.2%,完成营造林40.64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5.2万亩,林长制考核位居全省第一。
如今,铜仁的“绿色家底”持续夯实,发展“含绿量”稳步提升,良好生态正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不动产”。
开门能见绿、推窗可观景、步步有看点、处处有奇景,山水相融间,造就了铜仁“这边风景独好”。
“十四五”期间,铜仁以“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品牌为核心,推动生态与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让沉寂山水迸发新活力。

在这过程中,铜仁聚焦“一山一水一城”资源,立足自然资源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三十条措施》等相关文件,紧抓梵净山生态旅游经济圈,锦江体旅融合示范带、乌江流域生态旅游带,中南门文旅融合消费区、万山工业旅游示范区、石阡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一圈两带三区”建设,打造特色山地生态旅游线路,催生出一批精品项目。
同时,全市围绕“能融则融,宜融则融”的思路,紧扣“山、水、路”资源优势及梵净山这张世界名片,充分串联各区县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打造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铜仁站)暨环梵净山公路自行车赛、梵净山马拉松赛、梵净山登山大赛、锦江公开水域游泳大赛等精品IP赛事,让这座山水之城成为全国体育爱好者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今年9月,2025-2026梵净山足球联赛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体育场火热开幕,这场以“最氧”足球赛·问鼎梵净山为主题的草根足球大战,以“生态+县域联动”为特色,创新采用“全域主场”模式,赛场覆盖铜仁10个区县,通过“小组循环+冠军争夺”两阶段赛制,从初秋延续至次年1月开展17轮对决,实现“周周有赛事,区县有主场”,持续推动铜仁文体旅融合向常态化、全域化深度迈进。
山水绘靓景,黔东客盈门。当前,在“梵”字品牌赛事的牵引下,铜仁正逐步形成“一人参赛,多人旅游;一日比赛,多日停留”的体育旅游新模式,每年可吸引外地游客超百万人次前来“打卡”,一幅以生态为底、体育为牵引、旅游为带动的文旅体融合发展画卷在黔东大地上徐徐铺展。
清晨晨雾未散,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的龙潭河已泛起粼粼波光,河边村民捶打衣物的脆响与民宿露台传来的笑语交织,唤醒了这座生态村寨。“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靠山。”村民姚艳依托良好生态开起餐馆,生意越做越红火。“餐馆平均每天要接待四五十桌游客,把品质做好就能挣到钱,这是让我们感到最幸福的事。”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梵净山迎来旅游旺季,云舍村游人如织,村民们“借景生财”:办民宿、开餐馆、卖特产,纷纷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截至2025年初,云舍村已发展农家乐52家、精品民宿42家,带动旅游从业人员1100余人,全村67%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从“砍树换钱”到“护绿生金”,文旅体融合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云舍村的变迁,是铜仁推动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生动注脚。“十四五”期间,铜仁紧扣“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积极探索梵净山景区带动全市旅游联动发展机制,聚焦做足梵净山核心吸引力、山下及周边吸附力,辐射带动环梵净山沿线及周边区县、乡镇、村,合理布局山上山下、东线西线、周边景区景点的旅游业态,推动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串联起全产业链的升级蝶变。从核心景区提质增效,梵净山、锦江等生态地标吸引超千万游客打卡;到乡村旅游多点开花,云舍村等村寨依托特色山水资源,促进群众实现家门口增收;再到配套产业协同发力,抹茶深加工、生态农产品电商、户外装备租赁等业态蓬勃兴起,带动周边包装、物流、餐饮等行业增长,“绿水青山”的价值在上下游环节持续释放。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既让铜仁守住了“梵天净土”的生态本底,更催生出文旅体产业综合收入节节攀升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生态美起来、群众富起来”的双赢图景。2024年,铜仁生态旅游持续火爆,全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游客总花费分别增长14.5%、15.7%,增速均排全省第一,生态旅游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回望“十四五”,铜仁用五年实践生动诠释了发展与生态的共赢之道,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红利不断释放,为高质量发展写下了鲜明注脚。展望未来,铜仁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加强绿色保护、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绿色惠民,奋力谱写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