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ve Me Five|老外在贵州②:贵州的桥,每一座都是“显眼包” Guizhou is showcasing the wonder of bridges to the world!
发布时间:2025-11-03 10:39:55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开栏语】
群山之间,通途纵横;数据云端,产业新生;市井烟火,文脉悠长。“十四五”时期贵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十五五”的画卷正待我们挥毫绘制。
跨越山海,击掌相庆,贵州日报国际传播中心推出“Give Me Five”老外在贵州系列专题视频,通过“外眼”,向世界开启一扇理解贵州的别样窗口,共同感知真实、立体的多彩贵州。

“站在这里,仿佛触摸到了天空!”德国结构工程师托马斯(Thomas)在花江峡谷大桥的玻璃观景台上,俯瞰着脚下625米的峡谷深渊,忍不住惊叹。这座于2025年9月通车的大桥,以桥面高625米、主跨1420米的纪录,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
贵州的桥梁建设史,是一部突破地理限制的奋斗史诗。截至目前,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超过3.2万座,包揽了近半数“世界高桥前100名”席位。
万桥飞架,天堑通途,这些不断被刷新的世界纪录,见证了贵州为全球山区桥梁建设贡献的宝贵技术经验与创新解决方案。
云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
技术突破:“中国案例”的全球贡献
“贵州的桥梁,是工程学与自然美学的完美结合。”托马斯在了解花江峡谷大桥的结构后解释道,“能在这么复杂的地形和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高质量的工程,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强大实力。”
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攻克了强风、复杂地质等世界级难题。据了解,建设团队借助研发的“智慧缆索吊装系统”,全部吊装仅用了73天就全面完成;3.8万平方米的桥面,建设团队在1个多月里完成了5层铺装。
海外头部博主Megaprojects深入报道花江峡谷大桥
更令人惊叹的是大桥的建设速度——从2022年开工到2025年通车,这座“超级工程”的建造只花了三年多时间,这一“中国速度”引发海外网友热议。
桥旅融合:超级工程的多元魅力
贵州的桥梁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国际友人心中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在坝陵河大桥,美国运动员约翰尼(Johnny)体验了370米高空蹦极后兴奋地说:“在峡谷间‘自由落体’,这种刺激无与伦比!”
而花江峡谷大桥进一步拓展了“桥旅融合”的无限可能。游客可乘坐207米观光电梯直达桥塔,在“云端咖啡厅”俯瞰峡谷两岸的喀斯特地貌;或沿着1411米空中步道漫步,感受“云中行走”的惊奇与冒险。
2025高桥跳伞国际邀请赛坝陵河大桥站,美国运动员约翰尼着陆。
在坝陵河大桥旁的民宿“尧珈·凡舍”,因其直面大桥与瀑布的独特景观,成为国际游客的热门打卡点。来自法国的游客路易(Louis)感叹:“透过窗户就能欣赏大桥与星空,贵州的桥梁不仅给当地人民提供便利,也给游客带来了浪漫美好的体验!”
国际关注:因桥而“聚”的世界目光
花江峡谷大桥的通车,迅速引起外籍友人与国际媒体的关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中国再创桥梁建设纪录”为主题,详细剖析了大桥在抗风设计和高空吊装等领域的技术突破;英国广播公司(BBC)则聚焦“中国速度”,强调三年建设周期背后体现的系统性工程管理能力。
《今日美国报》赞誉其为“工程壮举”,并发布通车视频向全球展示这一奇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通过数据对比强调了大桥的超越性:其高度是美国皇家峡谷大桥的两倍多,且打破了由中国自身保持的纪录。

《今日美国报》对花江峡谷大桥进行报道
亚太通讯社副社长、斯里兰卡国际中文台副台长陈洪玲感慨道,仅耗时3年多,贵州就建出了“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大桥,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实力。她表示,“回国后,会让更多人看见这里发生的贵州故事、中国故事。”
当外籍友人在花江峡谷大桥的玻璃栈道上驻足、在坝陵河大桥挑战极限运动、拿起手机拍摄眼前壮阔的工程奇迹时,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见证者,正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向世界传递着一个真实的贵州。

“一带一路”外媒代表团成员登上花江峡谷大桥
从“十四五”时期实现“县县通高速”的交通巨变,到如今迈向“十五五”的桥旅融合发展新阶段,贵州用一座座跨越天堑的桥梁,书写着从“连通”到“融合”的深刻变革。
如今,这些跨越山川的桥梁,在打破地理阻隔的同时,更以其独特的建筑语言,向世界讲述着贵州的发展故事。它们既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也是贵州走向世界的开放之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