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绿水青山价几何 生态执笔写答卷

发布时间:2025-11-03 15:02:34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绿水青山价几何  生态执笔写答卷

——铜仁市奋力谱写“生态佳”迈向“生态+”的黔东实践


深秋的梵净山,云雾缭绕,参天古树间鸟鸣啁啾。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沿着石阶缓缓而上,在这片森林覆盖率高达97%的“天然氧吧”中尽情呼吸。这座地球同纬度上的“绿色明珠”,不仅生存着7900多种野生动植物,更见证着铜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坚定决心。


“十四五”以来,铜仁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保护为根基、文旅体融合发展为纽带,不断拓展“两山”转换新路径,在黔东大地上奋力绘就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精彩答卷。




生态筑基,绿色家底持续夯实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梵净山”——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铜仁人民的共同行动。近年来,铜仁构建起“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系统,对梵净山区域的水文水质、土壤、大气和生物展开全方位、持续性监测。


铜仁全景。.jpg

铜仁一隅。


目前,梵净山区域已成功建设水质监测点15个、河床监测断面37个、气象站10个、森林监测样地31个,这些监测站点如同守护自然的“火眼金睛”,为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法治,为生态保驾护航。铜仁先后制定《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筑起一道“一核四区四廊道”生态安全屏障。


铜仁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jpg

铜仁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


保护成效有目共睹:2024年,全市22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地表水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地级市前30;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8%,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6.2%。如今,铜仁的“绿色家底”越发厚重,生态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不动产”。




点绿成金,生态产业迸发活力


清晨的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龙潭河波光粼粼,村民姚艳在自家餐馆里忙得不亦乐乎。“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靠山!”她笑着说,“餐馆平均每天要接待四五十桌游客,把品质做好就能挣到钱。”


dD0xNzYwODQ3NDY5X3I9NTk4ZmQyYjhfdz0xMDgwX3E9MTAwX2U9anBn.jpg

江口云舍村。


如今,云舍村已发展农家乐52家、精品民宿42家,带动旅游从业人员1100余人,全村67%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从“砍树换钱”到“护绿生金”,云舍村的变迁是铜仁推动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生动注脚。


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串联起全产业链的升级蝶变。2024年,铜仁生态旅游持续火爆,全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游客总花费分别增长14.5%、15.7%,增速均排全省第一。在“梵”字品牌赛事的牵引下,铜仁正逐步形成“一人参赛,多人旅游;一日比赛,多日停留”的体育旅游新模式,每年可吸引外地游客超百万人次前来“打卡”。


在铜仁市江口县坝盘镇挂扣村九龙山高标准抹茶原料基地,茶农展示采摘的茶叶。.jpg

在铜仁市江口县坝盘镇挂扣村九龙山高标准抹茶原料基地,茶农展示采摘的茶叶。


生态工业与农业同样结出硕果。铜仁聚力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2024年新型功能材料总产值达351.2亿元,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值占贵州近四成,规模稳居全省第一。依托生态优势打造的“梵净山珍”区域公共品牌,建成高标准基地6万多亩,拥有全球最大抹茶单体车间,抹茶产销量全国第一,销往40多个国家,综合产值超10亿元,带动11万茶农增收。




改革赋能,生态价值加速转化


改革创新,为生态价值转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铜仁创新打造“梵净生态账户”,通过生态积分量化贡献,累计发放生态信用贷款96.6亿元,惠及8.56万户市场主体。江口民宿集群凭借节能改造获得30万元生态贷款,成为典型案例。


铜仁市万山区鱼塘乡风电场风力发电机。.jpg

万山区鱼塘乡风电场风力发电机。


2025年7月,铜仁市在贵阳召开“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生态产品目录清单、重点项目库及综合服务平台三大核心成果。《铜仁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2025版)》首创经营类、权益类、公共类三大分类体系,涵盖梵净山农产品、生态旅游、碳汇交易等55项特色生态产品;《铜仁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重点项目库清单》汇聚21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91.03亿元。这些创新举措,加速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jpg

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据梵净山生态文明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铜仁市生态产品总值(GEP)达3250.55亿元,为GDP的2.1倍,较2021年增长3.6%。其中调节服务价值占比57.5%,文化服务价值占比25.8%,GEP核算数据为生态补偿和产业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如今,铜仁的绿色经济占比已达51.2%,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民生为本,生态红利普惠于民


绿色发展,民生为本。铜仁的生态优势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在思南县许家坝镇黔纲社区长者食堂,老人们花5块钱左右就能吃到一餐热乎饭。目前全市已累计打造老年助餐点28个,惠及农村社区2.5万余名老年群众。


“十四五”期间,铜仁书写出一份温暖幸福的民生答卷——全力以赴推进稳岗就业,落实“六六就业稳岗计划”,大力开展“技能铜仁”行动,累计培训2.28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24万人。


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口腔科,一名医生正在工作。.JPG

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口腔科,一名医生正在工作。


通过大抓生态农业,“十四五”期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6%,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3%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十三五”末的3.04缩小为2024年的2.72,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化作百姓心中满满的获得感。




展望未来,绿色铜仁再启新程


回望“十四五”,铜仁用五年实践生动诠释了发展与生态的共赢之道;展望“十五五”,这片绿色热土正蓄势待发。今年上半年,铜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6.45亿元,同比增长5.9%,“十四五”将实现圆满收官。


工人在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一家茶叶加工企业加工抹茶。.jpg

工人在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一家茶叶加工企业加工抹茶。


从梵净山巅到锦江之滨,从云舍村的袅袅炊烟到产业园区的机器轰鸣,铜仁人民正以“敢为人先、拼搏创新”的精神,在黔东大地上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时代答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法,在铜仁的实践中已然开花结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铜仁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交出合格的铜仁答卷。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