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红色印记 | 蔡永寿:红三军帮我们建苏维埃

发布时间:2021-06-12 18:45:20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栏目语
1934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原红二军团缩编)挺进沿河,与各族人民团结战斗,把沿河变成红色革命的热土,开辟了云贵高原第一块红色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云贵高原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又称“联县政府”。在开创和建设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中,许多优秀党员、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艰苦奋战,前仆后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业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缅怀英烈们的浩然正气,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光荣传统。沿河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在所属各媒体平台开设《沿河红色印记》栏目,讲述红军在沿河的革命历史故事。

                        

甲戌年(1934年),红三军由从彭水城渡过乌江,到达沿河县北部的九、十两区。接着到八区的思渠,由思渠的冯家庄、三角塘、黑水、沿河城、沙子场、中界坝、大龙坡、晓景到四川酉阳县的南腰界。接着开过上麻阳(属松桃)下麻阳(属印江),军部在那里扎了一段时间,后经过印江沙子坡,转到沿河枫香溪、谯家铺和白石溪。当时省政府(黔东革命委员会)已迁瓦厂坝(沿河铅厂乡),军部就迁到长岗岭(沿河三区)去了。

古历五月间,红军派李登月为代表,到淇滩找我们这些干人,一连开了几天会,启发动员我们,要组织起来自已解放自己。穷苦农民的代表们在初步懂得一些革命道理后,就互相串连,很快就组织游击队,成立区、乡苏维埃政府。淇滩区政府开始成立时是在铜鼓池,不久搬杨栏井、火烧宅、麻柳湾等地。由于白军时常来进攻,区政府没有固定的地方,区主席是我(蔡永寿),政委胡宏升、书记崔兰亭、红军代表李登月。另外还有一个自卫队长(记不起名了),游击大队我记得河对门彭家山(大队长彭代英),梨子水(大队长赵昌顺),沙子坡(大队长蔡海华),水田坝(大队长黄修政),上坝(大队长玩易三),茶园头、杜家宅、毛田坪等八个游击大队,后组编为沿河独立团。团长贺炳炎,我们的区、乡政府和游击队成立后,钟炳然、卢冬生、贺炳炎等都到过淇滩。当时白军杨畅时部住防在沿河城和乌江西岸,我们游击队配合部分红军在淇滩的苦竹园与杨部打了第一仗,收完庄稼又在淇滩打一仗,都缴了白军不少枪弹,武装了我们游击队,最后一次攻沿河城是从沙坨小河里弄来两只船,用两挺机枪掩护,从沙坨强渡乌江。第一批红军刚过去一班就抢占了有利地形,白军就溃退了。我军渡江后兵分两路突击,一路顺乌江而下,直取沿河城。一路扫清乌江西岸沙坨、彭家渡口守敌,并追逃敌于钟南至黑水,在黑水坳上夹击全歼由城溃退白军,缴获一百多支枪,我两路军会合胜利而归。贺炳炎团长带领我们游击队,从汪家水田出发到毛田坪与白军师长黎刚的部队打了一仗之后,贺团长就带大队伍走了。我同李登月、胡宏升等带领部分游击队和自卫队百把人,在天宫井一带堵口子,彭代英从钟南带游击队员四十多人来支援我们,刚同白军接火,白军不知虚实,加之我们只打快枪不打洋炮,以为是正规红军,敌人转身就走。我们追到小河边,眼看白军无路可走了,谁知我们的人在后面打了一洋炮,白军听到洋炮(土火药枪)响,知道是游击队,就组织火力进攻。由于我们人少武器差,也就迅速退回观音山,第二天上谯家铺,接着去耳当溪一带与省军(叫王家烈部为省军)作战,从耳当溪又退至桂家寨,到黎家湾去印江沙子坡集中,大概集中有千把人,其中有六七百人由秦团长带领拖上梵净山。其余三百多人由胡宏升和特区领导带领,边打边走,经茅草界、梯子岩、小郎坝、刀坝、化稿坪(松桃八区等地到里面坡)被团防打垮了(一说在椿木坪被张云梯部捉去七八十人)。我同另外十几个队员在化稿坪被俘,关在火烧桥(关在那里人很多),后解送秀山,区政府的条章是在化稿坪山上丢的,日期大概是十月中下旬。(田景平 整理)


稿件来源:



《黔东苏区永放光芒》书籍,此书由中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著 2014年8月出版。

编辑:黄婷婷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