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推广普通话,让语言更有力量

发布时间:2025-09-16 10:39:10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经国务院批准

自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为

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简称推普周)

今年第28届推普周时间为

2025年9月15日至21日

活动主题为: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海报一:


以中国红为基调,体现全面宣传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部署,展示各族儿童手拉手,齐心共绘同心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写照。

图片


海报二:


以蓝色为基调,首次设计上线“推普数字人”形象,并融合键盘、屏幕等数字化元素,体现语言文字服务促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以及数智赋能激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动态海报中,推普数字人跳跃并点击象征键盘和屏幕的数字化元素上的文字,突出语言文字智能化发展融入大众生活、服务国家科技创新等的重要作用。

图片

普通话的知识科普

普通话的前世今生

通话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文化融合与传承的历史长卷。它起源于元朝时期以大都(北京)话为基础编制的《中原音韵》,明清官话是其前身。到了雍正年间,北京话正式成为标准官话。

1909年,清政府将北平语音命名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第一套国音注音字母,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确定国语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正式向全国推广普通话,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普通话:“国家通用身份证”

①定义内核: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三个标准”让普通话有了统一的“标尺”。

②法律保障: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让推广有了法治根基,也让“说普通话”成为公民参与社会交流的重要助力。


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及政策

方针:1992年确定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的新时代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当下应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基本政策: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共存,禁止任何形式的语言文字歧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国家大力推广、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努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一般政策:国家保障公民的语言权利,为公民学习、使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国家保障少数民族语文的使用与发展;重视并保护弱势语言和弱势群体的语言;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国家推广普通话不是为了消灭方言,方言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将长期存在;国家重视提升国民语文素质;国家重视语言资源保护。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推广普通话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社会公共事务。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

2.有利于促进各地区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

3.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发展各民族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4.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

5.有利于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社会信息的建设,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些词语你读对了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编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