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文化是什么文化
发布时间:2025-10-31 09:21:49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提到贵州文化,有人铭记改变中国命运的红色文化,有人醉心“知行合一”的阳明文化,有人沉浸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有人追忆戍边屯军的屯堡文化。在贵州遵义洛安江畔一个名为“沙滩”的小村落,百余年间孕育出影响深远的沙滩文化。
10月30日,以“求是求诚 锄经兴邦”为主题的第三届遵义沙滩文化展示季正式拉开帷幕,让我们来探寻这颗生长于乡土的文化明珠——沙滩文化,究竟是什么文化?

洛安江蜿蜒流淌
沙滩文化兴起于清代中后期,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人物,是由当地郑、莫、黎三大家族世代传承发展,集经学、文学、史学、地理等于一体的地域性文化流派,因抗战时期,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编撰的《遵义新志》而得名。
沙滩文化具有持久的传承性。沙滩文化地处西南一隅,因地处偏僻,反得远离战乱,耕读传家之风绵延不绝。郑氏、莫氏、黎氏三大家族世代相交、互为师友,传承了“耕读为本,诗礼传家”的优良传统。据记载,从明末至清末,沙滩文脉传承三百余年,出了数十名举人、进士,沙滩文人著述达200多种,总计2000余万言,涉及经史、诗文、音韵、地理等多个领域,并影响深远。
郑珍被誉为“西南巨儒”,一生清贫,却著述等身。他与莫友芝合纂的《遵义府志》,被梁启超赞为“天下府志第一”。其诗作“独开生面”,诗中田园、苦旅、民瘼等交织一体,《巢经巢诗钞》被“同光体”诗派推尊为“宗祖”。莫友芝精于音韵训诂,尤善版本目录学,其《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被目录学者视为“枕中鸿宝”,《韵学源流》被学界认为是中国第一部音韵史专著。黎庶昌则以贵州“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享誉后世,他曾两度出任驻日公使,曾出使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写就《西洋杂志》(八卷),被誉为“一卷西洋风俗画”,所编的《古逸丛书》抢救了大量国内失传古籍,赓续中华传统文脉。
沙滩文化的勃兴,离不开对“实学”的坚守。与当时流行的空谈心性的学风不同,沙滩学人主张“实事求是、经世致用”。他们不尚虚华,不逐功名,而是沉潜于学问,寓民生关切于典籍考据、方志编修之中。郑珍在《仪礼私笺》中一字一句推敲古礼,在《说文逸字》中补订许慎未收之字;莫友芝遍访江南藏书楼,记录珍本异本,为后世保存文献命脉;黎庶昌出使海外,关注各国富民振兴之道,思考强国之路。
更难得的是,沙滩文化并未囿于书斋,而是走出贵州,融入时代。郑珍虽未居高位,但其《母教录》《家礼》等著作,深刻影响了当时的伦理与民俗。莫友芝跋涉南北,精研文献、校勘古籍,主持整理了大量珍本秘籍,推动学术交流,深受曾国藩敬重。黎庶昌历任川东兵备道兼重庆海关监督,疏浚河道、整顿盐政,捐资创办洋务学堂,开西南留学之先河,并以文章经世,践行家国担当。

沙滩三杰:从左到右分别为郑珍、莫友芝、黎庶昌
研读沙滩学人著作,我们发现,这一文化流派具有鲜明的精神气质和学术品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沙滩范式”。
在学术路径上,沙滩文化是“实学派”。它继承乾嘉汉学重考据的传统,又不拘泥于琐碎训诂,强调“考据为基,义理为归”。郑珍考证《诗经》,不仅考订文字音义,更注重揭示其中的民情风俗,以古观今;莫友芝研究金石碑刻,不仅辨识文字,更通过实物印证历史变迁;黎庶昌出使欧洲期间撰写《西洋杂志》,足迹遍及十余国,所记不限于见闻,更注重实地观察与比较研究。
在文风追求上,沙滩文化是“清雅派”。其文章不事雕琢,不尚浮华,追求“清而不枯,丽而不佻”。郑珍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如《晚望》中“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寥寥数语,写出秋色,写尽碧水青山,更抒发了一代大儒心系天下百姓的情怀。莫友芝文风清逸隽永,风格冲淡自然,多写山林幽趣与读书心境,体现了学者之笔与隐逸之思的融合。黎庶昌文字典雅简练,出使日记记事清晰,抒情克制,处处显示了士大夫的理性与节制。
在价值取向上,沙滩文化是“经世派”。尽管偏居一隅,但沙滩学人始终心系天下。郑珍潜心著述《仪礼私笺》《说文逸字》等,虽处乡野,却以考据正本清源,为世立学,其诗文直面惨淡现实、民生疾苦。莫友芝在金陵书局主持校书,坚持“一字之误,关乎大义”,以严谨守护文化传承。黎庶昌在日本广交名士,搜集中国散佚古籍,举银一万八千两,出版《古逸丛书》26种200卷,督印百部,并悉运还国,使“绝学复续”。

《遵义府志》资料图
作为贵州文化史上最璀璨的高峰之一,沙滩文化富含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今天涵养文化自信、改进文风学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其一,学问贵在扎根乡土。沙滩文化证明,文化高地不必在通衢大邑,也能生于田间地头。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郑珍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授徒著书,其学问根植于贵州山水、民间生活。今天的文化建设,同样需要“沉下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地方历史、民族传统、百姓生活中汲取养分,避免“无土栽培”式的空洞表达。
其二,文风贵在求真务实。沙滩学人鲜有“应酬文”“八股文”,而撰写有思想、有温度、有筋骨的文章。郑珍写农民疾苦,莫友芝记文献源流,黎庶昌论国家大计,皆言之有物、持之有故。反观当下,一些文章堆砌辞藻、空话连篇,缺乏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怀。学习沙滩文化,就要摒弃“假大空”,倡导“短实新”,让文风学风回归本质。
其三,人才贵在代际传承。沙滩文化的辉煌,源于郑、莫、黎三姓家族百年接力。父亲教子,师者传道,朋友切磋,形成良性循环。今天推动文化发展,也要重视人才培养体系,鼓励“老带新”“传帮带”,让优秀传统薪火相传。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