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以来,贵州省铜仁市积极探索“中医药+”融合路径——梵净山下药香浓
发布时间:2025-11-13 17:01:19 来源:沿河融媒体中心
开栏语:2025年8月22日,铜仁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召开,为全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锚定新方向。【健康铜仁】特开设专栏,旨在推动大会精神落地见效,同步跟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步伐。
专栏将聚焦 “五个一批” 保护传承、“三个重点” 创新突破及 “梵净中医” 品牌打造,鲜活呈现各职能部门、医院、企业的落实举措与实践成效,及时传递中医药发展新动态,诚邀您一同关注、共绘铜仁中医药传承创新新未来!

傍晚,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中南门古城文庙广场灯火通明。苗家花鼓的鼓点刚落,八段锦表演者的整齐动作便引来阵阵喝彩;广场的另一侧,贵州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医药(砖熨疗法)传承人石再芬正将土布包着的药粉包微微熏热,在市民张先生的肩颈处按揉。

“这药香闻着就安心,按上去温温的,肩颈的僵硬感一下就散了!”张先生仰头舒展脖颈时,嘴角带着笑意的感叹,恰好与空气中萦绕的药香交织,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走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贵州站)”主题活动中的生动一幕。
这份依托梵净山道地药材资源、凝聚铜仁民族医药智慧的生动实践,让“梵净山下药香浓”的图景在这一刻变得格外真切。
医者仁术守安康
今年,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的重要分支机构——松桃苗医馆落户中南门古城,成为古城里一道兼具传统韵味与民生温度的风景线。
馆内,苗药标本、特色疗法器具随处可见,让苗医药文化在古色古香的氛围中触手可及。
“医生,我这风湿总犯,有啥苗医妙招不?”中南门古城松桃苗医馆的义诊台前,市民杨女士问道。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的唐海华一边把脉望诊,一边仔细询问症状,片刻后便给出了苗药贴敷结合居家艾灸的方案,手把手教她识别穴位、掌握艾灸火候。
“以前总觉得苗医是‘深山里的手艺’,没想到逛古城就能问诊,还学会了养生技巧。”杨女士揣着药方和笔记,笑着转身去体验苗医馆的养生坊项目。

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苗医药科主任麻广林为患者进行火针治疗。张霄摄
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苗医药科深入挖掘民间苗医药传统技能,广泛开展苗医火针疗法等苗医药特色手段,治疗颈、肩等关节疼痛以及失眠、肥胖等常见病、慢性病,服务周边群众。
对于苗医药的疗效,市民龙先生深有体会。他因疱疹引发左耳剧烈疼痛、耳鸣,辗转多家医院治疗仍不见好转。经朋友推荐,他找到了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苗医药科主任麻广林。
麻广林辨证后,当即采用苗火针为其施治。“刚扎完就觉得疼得轻了些,当晚终于睡了个安稳觉!”经过内服苗药,外用结合火针治疗,困扰他数月的疼痛、耳鸣症状消失了。
从中南门古城驱车前往江口县,江口县中医医院的羌族医药传承工作室里,同样氤氲着浓郁的药香。

门诊内,江口县中医医院针灸理疗康复科副主任白玉涛正为腰痛的尹先生进行“酒火疗法”治疗。
只见白玉涛先在他的督脉抹上一层药酒,再用浸过酒的毛巾覆盖,点燃后待温度渗透便及时扑灭,反复3次。“刚开始还怕烫,后来只觉得温温的热流往骨头里钻,腰痛缓解了一大半。”尹先生说。白玉涛解释,这种疗法主要针对寒性、虚性体质,能通过热力促药酒成分渗透,起到补阳通络的作用,“我们改良了民间传统的操作方式,用毛巾隔离操作,更安全,价格也便宜,一次只要二三十块钱,老百姓都能接受。”他说。
医院内的侗医田氏徒手正骨整脊传承工作室,同样演绎着民间医术的传奇。该院针灸推拿科副主任蒋德会是这门技艺的传承人,在2022年有幸拜入田代刚门下后,便将这门“以指代刀”的绝技发扬光大。
“一位中学老师患神经型颈椎病,椎孔狭窄压迫神经,彻夜难眠、左上肢麻木剧痛,被建议手术。”蒋德会回忆,他用徒手正骨整脊手法配合针灸理疗,仅半个月便让患者康复出院。
“要把这门手艺系统化、规范化传承下去。”目前,蒋德会正着手整理技法成册,带动科室成员共同精进,让侗医智慧持续守护百姓。
本草开出致富方
梵净山脚下的贵州省江口县民和镇淫羊藿育种育苗基地里,村民们正穿梭在田垄间,熟练地开展移栽、管护工作,一株株嫩绿的淫羊藿幼苗在秋日里焕发着勃勃生机。
“淫羊藿喜阴,江口县高达77%的森林覆盖率以及丰富的林下空间,为其提供了理想的天然生长环境。”民和镇党委书记孟海珑介绍,2020年,通过招商引资,国药集团落户于此,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生态资源”的模式,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淫羊藿育苗育种生态基地,总面积达940亩,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

铜仁市大健康产业园区干部肖瑞同志查看淫羊藿基地苗长势情况。
“过去种玉米、红薯没啥奔头,一年挣不了多少。在村里面栽淫羊藿,一天能挣80~100元,加上年底的分红,一年下来能多挣两三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了!”村民杨女士说。
作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淫羊藿市场需求旺盛,江口县的淫羊藿产业,正靠科技创新走出一条高品质发展之路。当地与省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淫羊藿种苗繁育和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常态化扎根田间地头,从选地育苗、施肥管护、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为农户提供全流程技术指导。
基地还联合科研人才开展品种选育,成功培育出贵同箭叶1号、2号,贵同柔毛1号等优良品种,移栽成活率接近100%,为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江口县官和乡官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祥政查看林下淫羊藿长势情况。
在距离梵净山景区20公里的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园区内,贵州苗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同样深耕中医药赛道,专注于贵州苗药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有效成分提取及苗医药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实现了苗药的种植到精深加工全生态产业链发展之路。
公司董事长路贵霖介绍,公司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芳香中药缬草、艾纳香、珊瑚姜、艾草等道地药材,基地总面积达3万亩,辐射到贵州省多个市县区域,带动20家以上中药材种植公司或合作社发展药材基地,让3000余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务工、靠药材增收”。
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科技创新成为苗药提质升级的关键抓手。公司建设了贵州省第一个苗药植物提取研究中心,研发出了8个品类20个系列新产品和新工艺。“传统的苗族用药多是以嚼烂或捣碎,我们采用传统配方,在传承古法的同时应用精心萃取工艺,制作出来的产品具有分子量更小、更易吸收利用、功效更显著的特点。”公司技术总监何莉说。
健康理念润民心
暮色中的铜仁中南门古城,青砖黛瓦间藏着一处满溢药香的“宝藏地”——梵净医馆。
木质门楣上“梵净医馆”四字古朴雅致,推门而入,古色古香的建筑裹挟着中医药气息:“百草园”里60余盆多花黄精、十大功劳、青藤香等绿意盎然,清甜药香随风漫入鼻腔;一旁展馆内,玻璃展柜里整齐陈列着600余种铜仁产中药材标本,每一件都配有图文解说牌,标注着药性与功效,引得游客驻足浏览。

作为贵州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梵净医馆的文化宣教早已融入日常。游客可在“药材辨识台”对比天麻品质,还能体验中药香囊制作,选上几味药材,由药师指导搭配,亲手缝制出满载药香的随身养生品。
不仅如此,梵净医馆还是粤黔协作、莞铜医疗协作的示范平台。东莞医疗协作工作组采取常驻专家组团式帮扶和柔性义诊专家组团式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家坐诊等活动,面向铜仁基层医护人员推广传授医疗技术,把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家就在附近,脚伤犯了门口就能治,省心!”市民刘先生说。梵净医馆的医生叮嘱他泡脚时加生姜驱寒,护士贴心提醒护理细节,尽显“健康近邻”温度。
作为贵州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中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正以康养一条街为切入点,推动中医药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梵净医馆更为该街区的文旅融合打开了新窗口。目前,医馆正积极拓展“中医药+药膳”“中医药+养生”等业态,推出药膳餐、药浴等产品,并将侗族、土家族医药技法融入诊疗,努力将特色康养一条街打造成铜仁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夜幕渐深,中南门古城的灯光愈发璀璨,苗家花鼓的节奏与市民的笑声交织,空气中的药香愈发浓郁。铜仁市正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让中医药妙技守护安康、中药材带动致富、中医药文化浸润民心,在梵净山下书写着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新篇章。
相关新闻